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北京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跑网约车 司机会被取代吗?

【欧洲时报网】今年过半,重磅政策层出不穷,中国的智能驾驶汽车正加速“上路”。随着AI应用的快速发展,“被取代”的焦虑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爆发,最近轮到了出租车司机。

北京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跑网约车

北京《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其中明确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2020年9月,北京市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目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为31家测试车企发放了道路测试的牌照,自动驾驶测试的里程超过2800万公里,年内将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全覆盖。

据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消息,2024年年初,北京市已经实现了示范区至大兴机场的自动驾驶接驳以及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周边的短途接驳,接下来还将逐步开放更多场站,实现在北京南站、丰台站、朝阳站、清河站、城市副中心站及大兴机场、首都机场“五站两场”开放接驳,打造更多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标杆案例。

“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对于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征求意见稿同步公开的说明中表示,为进一步增强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聚焦解决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难题,有必要充分发挥我市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为开展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提供兼具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管理框架,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自动驾驶汽车通行区域初步拟定

在内容方面,征求意见稿从管理机制、产业创新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创新活动规范、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法规制度设计。《条例》规定,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支持开展的其他应用场景。

至于自动驾驶汽车通行区域、道路的具体范围,则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市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按照确保安全、方便管理的原则,结合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和产品发展、通行影响、社会意见等因素初步拟定,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支持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全域开放,分阶段、按片区开放重点应用场景。

征求意见稿明确,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应当为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预留空间。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路侧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

出现交通事故如何处置?

自动驾驶汽车是否配备安全员?出现交通事故如何处置、责任怎么界定?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在本次的征求意见稿中,也都有明确规定。

征求意见稿指出,利用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创新活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驾驶人或(远程)安全员。驾驶人或(远程)安全员在创新活动期间应当监控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发现自动驾驶汽车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或者系统提示需要人工接管时,及时接管自动驾驶汽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车内有驾驶人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车内无驾驶人的,(远程)安全员应当立即报警,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对于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未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现行规定承担责任。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依照前款规定向受害者进行赔偿后,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销售者等进行追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自动驾驶功能宣传、软件升级等事项进行规定;提出自动驾驶汽车企业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义务;明确地图测绘活动安全规范,支持企业地图众源采集和车端临时构图;明确企业投保种类,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

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加速上路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6月初,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企业名单公布。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据了解,获得试点资格的并非单个车企,而是由汽车生产企业、使用主体以及车辆运行所在城市组成的“联合体”,如“上汽集团+赛可出行+上海市”“上汽红岩+友道智途+海南儋州”。

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合肥、福州、济南、武汉、十堰、长沙、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成都。

“之前的试点以测试为主,定期发放临时车牌来管理。一旦此次试点结束,入围车辆将会按照正常车辆进行目录管理,车管所将按照工信部规范验车并发放正式牌照。”王瑞认为,车牌从临牌到“铁牌”只是表象,背后意味着智能驾驶汽车进入批量化、规模化量产阶段,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相比之下,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道路方面实现了金桥与临港新片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的互联互通,途经多个地铁站、商圈及产业园区。

在福州,随着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市民可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核心区已开放的52条道路,通过“萝卜快跑”小程序一键叫车,在设定的站点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目前仍配备安全员)。

无人车能取代普通出租车、网约车吗?

“无人车来了之后,车费比出租车行业要低,大家都去打无人出租车了,出租车司机订单就少了。”一位在武汉从事出租车工作的司机表示。以10公里的路程为例,“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车费为4元(人民币,下同)至16元,而普通网约车车费为18元至30元。

不仅价格便宜,自动驾驶出租车由于没有司机,理论上可以实现24小时运营,在运营时长增加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雇佣成本。“现在在武汉,萝卜快跑无人车7x24小时运行,每天的全无人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今年5月的Apollo Day上介绍说。

与此同时,武汉出租车从业者数量在不断下降。“以前一辆车两个人倒班开,现在一个人开。”从业10余年的出租车司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也在飞速增长,已经同比增长了430%。

据新华社,今年2月27日,百度“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武汉白沙洲大桥,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行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6月初,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累计突破3379公里(单向里程),覆盖武汉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累计出行服务订单突破158万单,累计服务198万余人次。

“尽管自动驾驶在一些场景接近甚至超越人类驾驶水平,但距离大规模社会化、商业化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表示,百度L4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累计行驶近1亿公里,但极端工况数据仍不足,且数据分类、标注、处理、合规等存在挑战。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对数据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提出更高要求。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认为,当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管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