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增多 沉迷风险引担忧

北京时间凌晨时分,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张涵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我把儿子的小天才电话手表禁用了》,引来不少家长回复:为了手表,正与孩子“斗智斗勇”。

中新社报道,引发拉锯战的,是儿童智能手表日益强大的功能:拍照、美颜、加好友发朋友圈……最初定位为“保障安全”的儿童智能手表如今功能越来越多,这让孩子面临数字化生存的考验,也引发社会层面的争议。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市场,5岁至12岁的儿童约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30%。

市场研究公司科纳仕(Canalys)分析师秦艺源说,儿童智能手表产生的初衷和痛点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但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与高端功能相伴的是孩子更长时间使用智能手表及由此引发的视力损伤。

中国儿童智能手表产品在2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迭代,起初主要是实时定位,兼具通话、短信等功能;4G时代来临后,加入视频通话、心率监测、睡眠监测等功能,同时有了更多游戏和学习内容。当下,儿童智能手表在技术和材料方面都有革新,支持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比如在线教育等。

小天才在儿童智能手表市占率居前。小天才科技CEO金志江曾表示:“儿童手表的核心需求是通讯,附带解决孩子的定位和安全问题等。”他笃定,儿童智能手表的未来属于社交。

在行业内提供代工服务的郑毅说,社交场景是厂家以成人思维捕捉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后开发的。他认为,添加好友圈的功能属于“过度开发”。

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戴军观察到,女儿通过手表获得了各种社交体验:有时和最好的朋友一天下来“互相拉黑八回”,有时和朋友组小圈子排除和孤立他人,有时也会被孤立和被排斥。更多时候,女儿通过发“好友圈”和同学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占用了相当多精力。“有时候一起聚餐,她就低着头不断对着手表讲话,一刻不停。”

不少家长开始诟病和排斥儿童智能手表的社交功能,“这些厂家搞社交、建群聊、诱导发朋友圈”。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孩子戴电话手表上学,主要是因为会影响孩子学习。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孩子加了电话手表好友后用微聊熬夜聊天,甚至还会在群里发敏感图片。

儿童职业治疗师克里斯·罗文表示,社会对于技术的过度使用,使儿童过分地“被”技术虚拟化。一出生就被信息技术包裹起来的孩子,正遭受着技术侵袭,并由此产生了多种发展危机。

秦艺源表示,儿童智能手表的保障安全功能正在退居次位,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编辑:申忻)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