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独家
【独家专访】法国学者呼吁铭记共同抗争:亚欧民众之心在全球反法西斯斗争中同频共振

【欧洲时报靖树采访报道】近日,法国历史政治学者布鲁诺·德雷斯基(Bruno Drweski)就抗战纪念主题接受欧时采访,并强调了亚欧民众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团结与共鸣。

法国历史政治学者布鲁诺·德雷斯基。受访者供图

他认为,法西斯主义本质上源于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对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德国纳粹、军国主义日本的本质是一场共同的战斗。因此,“20世纪30、40年代成为了亚洲与欧洲人民之心首次同频共振的时期”。他呼吁继承这段联合抗争的历史,以推动一个尊重多样、和平与进步的世界。以下是采访原文:

正如乔治·季米特洛夫(编者注:Georgi Dimitrov,前保加利亚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莱比锡审判”的英雄)曾精彩论证的那样,法西斯主义本质上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密不可分。因此,法西斯主义只能在帝国主义国家掌握政权,或在帝国主义势力扶持下,在其控制的国家上台执政。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好战的意识形态,它将无尽的恐怖、牺牲强加于民众,即使是帝国主义国家自身的民众也难以幸免。

当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为遏制利润率下降趋势而被迫发动战争时,法西斯主义是这种情境里上台的政府模式。正因如此,在欧洲陷入最深危机的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率先诞生了法西斯政权;同样,在亚洲,高速扩张但内部有诸多弱点的军国主义日本成为了掠夺性经济的中心。

这些事实使我们明白:无论是对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德国纳粹,还是对抗军国主义日本的斗争,亚洲与欧洲人民的抗争本质是一场共同的战斗。尽管当时有些帝国主义国家有时尝试靠近法西斯势力,有时又对抵抗运动提供软弱的支持,但其行为并不影响这场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统一性。

二战历史往往更频繁地提及大国正规军的作用,却弱化了民众抵抗的意义——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例如苏联人民从1941年到1945年抗击纳粹暴行、以及中国人民1939年和1945年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毅力。欧洲各国的抵抗战士们在打击第三帝国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通过武装斗争,也通过破坏工业生产活动的做法。在亚洲,遭日本侵略的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尤其在中国,数百万民众在战争中丧生,但中国人民同样展现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的动员阻止了整个国家沦陷。

因此,我们必须停止轻视亚洲和欧洲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法西斯分子所实施的大规模屠杀造成的庞大平民伤亡,包括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惨剧。在中国与苏联的伤亡尤其惨重,这两个民族为其顽强对抗侵略者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痛的。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亚洲与欧洲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斗争,是被动员起来的民众的统一战线。而在这一切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作为一个坚定的、具有前瞻性的先锋力量,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在西方国家,如今却常常有人试图改写这段历史,淡化法西斯主义的暴行,甚至对其进行某种“洗白”。与此同时,他们也试图贬低民众动员的作用,抹杀工人阶级与共产主义者在胜利与和平重建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在殖民主义欧洲带来的残酷压迫之上,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却成为了亚洲与欧洲人民之心首次同频共振的时期。

这一遗产值得世代传承。唯有在此基础上,世界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和平与进步并存的大家庭,文化多样性获得尊重,不同文明彼此交流、互相充实。

相反,一个忽视历史的民族终将重蹈覆辙。这要求我们肩负起非选择性记忆历史的责任,铭记那些反法西斯民族斗争中的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与亚洲人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时刻,欧洲尤其更应该了解这些民族光辉的历史,它为全人类提供了永恒的记忆与宝贵的榜样。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