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独家
法专家:中国在国际舆论中获低调的胜利

【欧洲时报靖树报道】7日,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IRIS)所长、地缘政治专家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在个人油管频道发布了出席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的观察与感想。

他介绍道,主办方邀请了全球约百位外交、学术和政策界人士参加,中国方面高规格出席,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除中国官员外,参会者还包括“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如印尼、越南、巴西、南非)、西方国家(如澳大利亚、挪威),及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代表。

此外,博尼法斯提到美国驻华大使原定参加一场全体会议,但最终未出席,这多少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

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地缘政治专家博尼法斯。法新社图

中国重申稳定理性立场

谈到对这两天半密集会议的观感,博尼法斯认为,中国没有公开批评美国,而是强调自己所秉持的原则和立场,而这展示出了一种“低调的胜利感”(“triomphe modeste”):“虽然表面不声张,但能感受到,中国觉得特朗普的政策其实在帮自己拉拢其他国家。”

又如,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斯·埃文斯(Gareth Evans)回忆说,在本世纪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告诉他:美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全力维持霸权主导地位,这样做会面临很多风险;要么接受可能失去全球第一的位置,但继续保持国家繁荣。而特朗普显然拒绝做出这个选择。“特朗普的粗暴”让中国显得更稳定、更理性、更像一个靠谱的伙伴。

提及台湾问题,博尼法斯介绍道,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会上表态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会朝这个目标努力,但不会放弃国家统一这一“神圣目标”。

博尼法斯表示,中国强调自身和平崛起、多边主义、合作、公平、反对单边主义和使用武力的立场,试图树立一个稳定、理性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美失望 多方吁多元化外交

此外,多位发言人,尤其是来自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传统美方盟友的代表,对美国提出不同层面的批评。

例如,在任时曾试图缓和与华关系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对美国持批评态度,主张日本应对与美国的关系进行“去风险化”(de-risking),并表示日本政府不应当推动日本企业去美国投资,因为风险太高。鸠山由纪夫还主张中日韩三国应当加强合作。不过,博尼法斯也随后补充道,鸠山由纪夫如今在野,代表的更多是日本的一个少数派观点。

又如,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提到了“潜艇事件”,表达了对澳大利亚与美国关系的失望。在“潜艇事件”中,澳大利亚撤销本应与法国签署的潜艇合同,改而选择美国,但美国到现在也未兑现全部承诺。这位前澳外长主张本地区国家应当多元化外交,不应再对美国过度依赖。

同样,来自新加坡的发言人也对美国提出批评,表示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友善的超级大国”,呼吁采取外交多样化路线。

西方主导秩序面临挑战

会议上,不少代表认为全球秩序正在转变,西方的主导力量正在相对减弱。金砖国家(BRICS)、全球南方等机制正被视为未来全球治理新的方向。

例如,印尼代表强调在G20机制下,印尼、印度和巴西之间的合作已取得成效。他还提到,印尼现与印度的贸易额已超过与美国的贸易额,当然也在加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印度代表则称赞金砖国家合作机制(BRICS),批评西方国家试图分化“全球南方”国家以巩固其主导地位,他主张南方国家应坚持团结合作。

博尼法斯总结道,此次论坛展现出一种全球多极化、“西方与全球南方间价值裂痕扩大”的趋势,而中国则努力塑造一个“稳定、和平、可信赖”的新型大国形象,在国际舆论中获得“低调的胜利感”,并在对比中逐步取得“叙事优势”。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