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深度
走近法国世遗新星——布列塔尼巨石群

【欧洲时报周周编译报道】2025年7月12日,法国布列塔尼大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位于该大区的莫尔比昂省巨石遗址群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填补了布列塔尼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更将这些矗立数千年的神秘古老巨石推向了全球视野。

神秘的史前巨石“密码”

据francebleu新闻网站报道,从加夫里尼斯石冢(Cairn de Gavrinis)、卡纳克的勒梅内克石阵(alignements de Ménec),到洛克马里亚凯尔古墓(tumulus de Locmariaquer),再到普卢阿尔内尔的支石墓(dolmens de Plouharnel),在莫尔比昂省南部,550处巨石遗址分布于28个市镇之间,地理范围从埃特尔河(étel)一直延伸到吕伊半岛。这些遗迹是人类最古老文明的见证,甚至早于埃及金字塔。人们推测这些巨石建于公元前3000年至6000年之间。

新石器时代的“西斯廷教堂”

这些巨石有的被海水淹没或隐没土中,有些则整齐排列,远远望见便能感受到它们的神秘气息。如必须乘船登岛方能得见的加夫里尼斯石冢,当地拉莫尔-巴丹(Larmor-Baden)市长德尼·贝尔托洛姆将其赞誉为“新石器时代的西斯廷教堂”。“正如西斯廷教堂内珍藏的艺术杰作,”德尼·贝尔托洛姆解释道,“这里同样呈现出震撼的视觉对比。那些清晰可见的石刻图案与精美纹饰,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可以确定其中一些是古代墓葬,”卡纳克市长兼“巨石林协会”主席奥利维耶·勒皮克坦言,“但对于那些排列整齐的巨石群,学界至今只有几种假说,仍缺乏确凿的科学解释。”尤其是卡纳克石林,为何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要把这么多石块整齐排列起来?目前学界推测,这些肃穆庄严的巨石很可能承载着宗教或仪式功能:或许是宗教纪念碑、丧葬仪式场所、与日月崇拜相关的仪式举行地,亦或是用于推算农时的原始历法系统。

最令人费解的当属那些神秘石刻纹。以加夫里尼斯岛为例,这座自1832年被偶然发现的石冢遗址,虽历经150年的考古研究,至今仍保留着诸多未解之谜。

当游客踏入这座石墓的瞬间,便如同开启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浓烈的神秘感扑面而来。最令人惊叹的是其精妙的空间构造。从石墓外几乎无法想象,墓内竟隐藏着一条长达14米、宽1.5米的石砌墓道,由约50块精心堆砌的巨石构筑而成,最终通向一个约2.5米见方的方形墓室。

加夫里尼斯石冢。(图片来源:法新社)

通道中央巍然矗立着一根白色石英石柱。要领悟它的象征意义与选址奥秘,必须选在冬至日破晓时分前来——唯有在这一天,初升的朝阳会精确地穿透整个通道,将光芒直抵墓室最深处。

墓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重达23吨的巨型石板,考古学家推测其原料可能取自位于加夫里尼斯岛西面的洛克马里亚凯尔的某处石柱。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当时加夫里尼斯岛尚与大陆相连,但史前人类是如何将如此庞然大物运输至此的?

真正使这座石墓蜚声世界的,是通道内29块石板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这些石面交替呈现着繁复的几何图形:有流畅的曲线、神秘的螺旋、刚劲的直线,更有一些形似“把手”的独特纹饰。“这些图案是否暗示着某种‘通道’的隐喻?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远古秘密?”科学传播专家西里尔·沙尼奥感叹道。这些历经数千年的石刻符号,至今仍是考古学界亟待破解的谜题。

十三年漫漫申遗路

经过长达十三年的筹备工作,这550处巨石遗址的申遗材料才得以完成。整个申报文件超过6000页,由28个市镇共同参与完成。此次申遗由“巨石林协会”牵头组织,申遗的成功也让协会兴奋不已。

“此前,法国已有53处世界遗产,但布列塔尼地区却一直榜上无名,”奥利维耶·勒皮克表示遗憾。他指出:“布列塔尼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长期未能入选实在说不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著名古人类学家、早期人类化石“露西”发现者之一伊夫·柯本为该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透露:“我的外祖母家族曾是卡纳克科马里奥石阵(alignements de Kermario)的所有者。”

世遗光环带来的“过度旅游”隐忧

随着卡纳克巨石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人们的担忧也随之而来:巨石林名气的提升会否导致“过度旅游”?目前,卡纳克每年接待约30万游客。

法新社报道,卡纳克市长兼“巨石林协会”主席奥利维耶·勒皮克表示:“有人认为‘列入教科文组织名录后游客量会增加30%’,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说法。”他解释道:“对于那些鲜为人知的遗址确实如此,因为名录会让它们获得知名度。但对于已经很有名的遗址,游客量通常只会增长2%到5%。”

比利时游客卢卡·帕赫塔专程前来参观巨石林,他表示:“这里是布列塔尼最值得一看的历史景点之一。”对于过度旅游的担忧,他并不在意:“这个遗址面积足够大,而且早就名声在外。”

卡纳克石林。(图片来源:法新社)

为应对游客增长,当地已着手改善基础设施,比如正在整修通往遗址的道路。勒皮克市长打趣道:“以前那条路就像是紧贴着蒙娜丽莎画像旁穿行。”他还展示了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那时汽车还能直接从巨石阵中间飞驰而过。

来自马赛的退休游客韦罗妮克·安德烈认为,这次申遗对已有6000年历史的巨石群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巨石散发着力量感,充满神秘与超自然的氛围,”她坦言,“我原以为它们早就该入选世界遗产了。”

“这类遗址确实需要保护和认证,”她补充道,“但成为世界遗产也意味着更多游客。就像我自己旅行时,只要看到世界遗产标志,就一定会去参观。”当地居民奥利维耶·阿戈盖则预测:“成果申遗可能会吸引更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比如现在这里几乎没有亚洲游客,但听说他们特别钟情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景点。”

当地政府拟升级基础设施

“巨石林协会”负责人维克多尔·多里斯在谈及申遗后的管理措施时介绍道:“目前我们共有四个对公众开放并设有售票系统的遗址。除此之外,约四分之三的遗址属于私人所有,还有约五十个中型遗址。”

针对这些中型遗址的开发利用,多里斯表示:“我们正在完善考古解说系统和景观导览,同时也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游览路径规划和停车场设置等可行性研究。”

“我们的核心理念不是‘增加接待量’,而是‘提升接待质量’,让公众能更深入地理解整个巨石景观的价值。”多里斯特别强调,“必须明确的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初心和终极目标始终是保护这些珍贵遗址。”

其实,自1980年代以来,当地就采取了多项措施控制游客规模、保护遗址,包括实行小团体预约参观制和限流措施。

目前,整个遗址区正在统一安装导览标识系统。同时,一个覆盖全部550处遗址的整体保护规划方案正在编制中。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将有助于争取更多资金,”勒皮克市长表示,“这些资金将用于改善遗址的接待条件和保护设施。”他特别提到,这将推动卡纳克筹建考古博物馆的计划。“博物馆不仅能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前来开展深入研究,更将帮助我们解开这些遗址背后尚未破解的诸多谜团——这正是它们最迷人的地方。”

法国两大历史遗迹备战明年申遗?

法新社报道,法国文化部今年2月宣布,正式将诺曼底登陆海滩与卡尔卡松中世纪要塞体系列为世界遗产候选项目,将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由法国文化部与相关地方政府联合提交,预计将于2026年7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终评审。

诺曼底登陆海滩:为自由而战的历史记忆

此次申报的诺曼底遗址覆盖海陆广阔区域,包含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的五大关键海滩:犹他滩(Utah Beach)、奥马哈滩(Omaha Beach)、朱诺滩(Juno Beach)、黄金滩(Gold Beach)和剑滩(Sword Beach)。在这片绵延8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至今完整保存着大量二战遗迹,包括大西洋壁垒的碉堡群、各类防御工事,以及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沉船残骸。

法国文化部强调,这些海滩已发展成为“承载普世价值的集体纪念地”,象征着“为自由与和平而抗争的永恒历史记忆”。

该遗产申报最初于2018年提交,但在2019年被推迟。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需要“对涉及现代冲突的遗址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诺曼底大区旅游委员会主任迈克尔·多兹(Michael Dodds)指出,若申遗成功,将标志着“二战纪念与缅怀工作迈入新的重要阶段”。

“卡塔尔城堡”:中世纪军事建筑的典范

另一项法国申报的世界遗产候选项目,是位于卡尔卡松辖区的要塞建筑群——即“卡塔尔城堡”(Chateaux cathares)。这些军事堡垒建于13至14世纪,由八座历史要塞构成。该军事防御体系横跨奥德省与阿列日省,其中包括著名的卡尔卡松防御工事,以及位于拉斯图尔(Lastours)、泰尔姆(Termes)、阿吉拉尔(Aguilar)、佩雷佩蒂斯(Peyrepertuse)、凯里比斯(Quéribus)、皮拉朗斯(Puilaurens)和蒙塞居尔(Montségur)等地的七座堡垒。

法国文化部评价称:“这些矗立于险峻峰顶的要塞,与周边壮丽景观浑然一体,完美呈现了中世纪关键时期的军事建筑艺术。”

据《论坛报》报道,近年来,“卡塔尔城堡”地区游客数量逐年下降,例如佩雷佩蒂斯堡的年游客量已从2010年的10万降至如今的4万人左右。当地政府认为,若申遗成功,将可能带来10%至30%的游客增长,有望“扭转乾坤”。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冀果)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