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TA们就在中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太棒了!” 打卡世界梯田原乡龙脊镇

【欧洲时报网】7月,在中国工作的Feli收到了男友Daniel为她准备的一份生日特别惊喜——一次神秘的浪漫旅途。

车延山路九转十八盘,最终停在了“世界梯田原乡”龙脊镇大寨村金坑梯田。眼前的一切都让Feli感到惊喜,“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感觉太棒了!”

龙脊镇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有一处有着2300年历史的秘境,那里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

2023年7月28日,在龙脊,当地人依托“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梯田打造为吸引“流量”的景观。(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陈辉摄)

此时正值水稻孕穗期,山川大地被画上了丰富多彩的曲线,近观整齐有序,远观磅礴大气。Feli坦言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景象,“罗马尼亚没有梯田,我只在印度尼西亚看到过一些小梯田,但远没有这里壮观”。

时光倒回到20年前,彼时的大寨村还尚未通车。1986年出生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负责人余琼通见证了二十年来龙脊梯田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发展 不变的是耕作

“小时候太苦了”,在余琼通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公路的家乡,村民一年四季都待在寨子里。

7月28日,此时正值水稻孕穗期,山川大地被画上了丰富多彩的曲线,近观整齐有序,远观磅礴大气。

村寨闭塞,种田是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余琼通至今仍对父辈在梯田里耕种的身影印象深刻。“农忙的时候,每家都会牵着牛去耕田,有些田地非常窄,牛都不能转身。”

2002年大寨村开始修公路,次年正式通车。公路通车后,龙脊于2006年开始开发旅游,这片秘境才逐渐被世人所知,游客渐多。

2006年旅游开发之前,大寨村人均年收入不超过700元(人民币,下同)。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超过3万元。

7月28日,来自深圳的父子俩边欣赏龙脊梯田,边用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开发旅游之后,龙脊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但已不再单纯以种田的收入为生。依托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梯田成为吸引“流量”的景观,让大寨村家家都能吃上旅游饭。村民年底按种植梯田面积的70%比例分红,每年仅这一项最高可达6万元。

目前,大寨村总人口1385人,经营民宿约230家,家庭平均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山中已千年

在大寨村,余琼通也经营着自家的民宿。

7月28日,一家三口来到龙脊梯田赏景摸鱼。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因留恋山中时光,余琼通将自家民宿起名为“山中已千年”。这家定位高端的民宿,生意异常火爆,每年7-10月旺季几乎每天都满房,4个月纯收入近200万元。

有了前期成功的经验,今年6月,余琼通接管了村里的另一家民宿,计划投资400万元,在今冬旅游淡季重新装修。这个让听者咋舌的数字,在余琼通看来,“如果经营得好,两年就回本”。

尽管眼前的收入可观,但作为大寨村的一员,余琼通要为大寨村谋长远,也有远虑近忧。

余琼通的远虑是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为此,村委会在与县政府沟通后形成了一套具体的管理办法。如村民只能在原有旧房子的基础上翻新重建,且必须保持瑶族特有的木质吊脚楼结构,不能另起新址增建房屋。

7月28日,来自罗马尼亚的姑娘Feli来到龙脊梯田过生日。Feli坦言,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景象。“罗马尼亚没有梯田,我只在印度尼西亚看到过一些小梯田,但远没有这里壮观”。

此外,如遇梯田塌方,必须及时修复,以保持景观。“龙脊梯田已经有上千年的耕种历史,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是绝对不能荒的”,余琼通的语气肯定、目光坚定,“再有钱,一块田都不能放”。梯田已成为龙脊人共同的信仰和精神象征。

余琼通的近忧是龙脊虽有许多特色产品,如罗汉果、茶叶、辣椒等,但尚未形成品牌。这也是余琼通正在计划打造的——一个真正属于龙脊,可以作为伴手礼的品牌。此外,他还计划开发瑶族瑶浴特色体验项目,丰富游客在龙脊的旅游体验。

7月28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有一处有着2300年历史的秘境,那里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

来自联合国的肯定

2022年,大寨村荣获联合国旅游组织颁发的“最佳旅游乡村”称号,余琼通代表大寨村赴沙特领奖。

尽管语言不通,但当颁奖礼上播放大寨村的宣传片时,余琼通可以感受到现场观众的惊叹,“居然有这么漂亮的地方。”那一刻,家乡司空见惯的绿水青山,在余琼通心中泛起无限幸福的漪澜。

7月28日,游客们脱下鞋履,挽起裤管,进龙脊梯田摸鱼,体验夏日里的闲适生活。

大寨村获奖后,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亲眼所见后,他们不仅为龙脊梯田的壮观所震撼,为龙胜如画的风景所陶醉,也为当地的瑶族文化所吸引。“外国游客不仅对瑶族的节日和服饰很好奇,尤其对我们梯田耕种的程序感兴趣,关心我们的梯田有的那么高,水是如何灌溉的?”

村民们会向游客解释,龙脊的植被覆盖率非常高,雨水会一直存在泥土里,慢慢渗下去,再从泉眼里渗出来,流到梯田。“很多外国人以为我们是从下面河里往山顶上抽水,其实再高的山都有水。”听完这些解释,外国游客们豁然开朗,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称龙脊堪称秘境。

傍晚,阳光不再直射,游客脱下鞋履,挽起裤管,进梯田摸鱼,体验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若寻一处开阔处远眺,宛如欣赏一幅展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文/孙黎)

(编辑:秋狸)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