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侨界新闻
探访长影旧址博物馆,来一场穿越光影的怀旧之旅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刘望山长春图文报道】吉林省长春市素有汽车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事实上,它还拥有另一张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电影城。坐落于红旗街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浓缩了一部中国电影史。

5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葡萄牙、爱尔兰、加拿大等地近20名华文媒体高层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参观,了解这座城市的光影传奇。

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10月,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几十年来,长影先后生产故事片1000多部,译制了50个国家的2600多部影片。长影旧址博物馆是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满映”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记录着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轫、进展、繁荣与变迁。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一组群雕迎门而立,雕塑名为《开拓者》,从左至右分别为吴印咸、袁牧之、陈波儿、舒群、张辛实,他们曾在东北电影公司和东北电影制片厂时期担任领导工作,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刘望山 摄)

图为仿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大门。 

东北电影制片厂创造了新中国电影的诸多“第一”。 

长影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不仅是因为培养了诸多专业电影人才,也向全国输送了许多干部。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间,先后举办四期干部训练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650人。

长影旧址博物馆还原了历史上老电影院的外景,售票口和门窗上贴着“凭票入场,对号入座”。 

观众与代表性电影作品拍照。 

图为长影字幕组的工作场所。2004年以前长影出品的影片字幕均在这里完成,众多知名书法家曾在此工作。 

长影拍摄的戏曲片不仅有国粹京剧,古老的昆曲、汉剧、秦腔和影响较广的评剧、豫剧等,而且还有大量的地方剧种。 

灯箱展示着老电影中的经典画面。 

图为长影制片厂的厂徽,包含工人、农民和士兵三种形象。 

(编辑:顾砚)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