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实习记者祝融采访报道】12月14上午,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华文化学院主办,西班牙新丝路协会承办的“我读中国”中西文化沙龙,在马德里国王胡安卡洛斯大学的维卡瓦罗校区举办。中华文化学院教务长徐绍刚、胡安卡洛斯大学校长佛朗西斯科·哈维尔·拉莫斯·洛佩斯、中国驻西班牙特命全权大使姚敬等嘉宾代表出席了此次文化沙龙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自己精彩的见解观点。此外,西班牙当地侨团代表,大学生及学者参加了活动。
文化沙龙活动由西班牙新丝路协会执行会长钱昌毅主持,并为现场观众提供中西文翻译。中华文化学院教务长徐绍刚表示,中华文明注重交流互鉴,崇尚“以和为贵”、“兼收并蓄”、“各美其美”,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西两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建交50年来,文化交流成为两国互相欣赏、借鉴的典范。中国是全球西班牙语学生最多的国家,两国在语言、文学、舞蹈、电影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中华文化学院一直致力于跨文化交流,今天的活动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姚敬在讲话中表示,2023年正逢中西建交50周年,也是中西文化旅游之年。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西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秉承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建交初心,并坚持在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友好相处的正确道路。中西展开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驻西使馆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支持两国在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努力。
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副总裁陆彩荣视频致辞。他表示,中西两国虽然在世界地图版面分别位于欧亚大陆两端,但自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创,跨越了千山万水,将这两个遥远的国度联系在了一起;从文化方面来说,中国历史上译入欧洲的第一本著作,是1590年西班牙传教士雅各布森(高母羡)翻译的《明心宝鉴》,在数百年前这份书籍成为了欧洲人民第一份了解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料。
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的西班牙中国关系联合研究组教授劳尔·拉米雷兹·鲁伊斯对文化沙龙的活动组织方进行了交流和感谢。
随后,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冯海波在演讲中强调:在认识文化中国的过程中,要通过选择独特的精神文化符号,更好地认识中国。
西班牙新丝路协会会长向静在会议后作发言总结。向静表示,文化视角被认为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文化中国作为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产物,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国一直是一个文化实体和文明共同体。了解中国和西班牙历史的关系,需要展望未来,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历史共同的过去。向静强调文化的选择性和接近性,并对此前几位学者嘉宾的致辞表示感谢,这些学者和嘉宾的讲话,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编辑:筱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