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侨界新闻
安特卫普中文学校校长:在多元文化土壤下播散友谊的“种子”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林恩12月20日报道】12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比利时安特卫普中文学校校长彭莲考在会议期间接受本报采访,讲述其30年中文教与学。

“202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中文学校即将迎来办校30周年。”这30年来,彭莲考心中总有一些感动的瞬间“曾经的学生,多年后回到学校会因为当年的调皮举动向老师致歉;参加学生婚礼,想着很多年前她坐在教室学习中文的样子……”

安特卫普中文学校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

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的港口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有享誉世界的绘画艺术和博物馆。在彭莲考心中,这是一座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当地很多人掌握荷兰语、法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彭莲考1994年创办中文学校时,她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能够为当地华裔青少年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

彭莲考提及学校三十年的变化时表示:学校从创办之初的40余人发展到如今250余人;从教师自编教材到规范系统的教材;从华裔青少年到各个国家的中文爱好者,生源更加多元;接受系统培训,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绘画、书法,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提高中文学习能力。

安特卫普中文学校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

“有一位来自非洲的小朋友,他的妈妈希望他能学好中文,未来有机会从事中非贸易相关的工作。”彭莲考印象深刻的故事很多,她感觉中文学校的老师更像一个“播种人”。“很多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或者课业负担增加等原因没有办法一直坚持中文学习。但多年后,他们有可能学习中文相关的专业,可能会在工作中与中国有交集……那时他们一定会得益于小时候打下的学习基础,会记起那曾经美好的学习时光。”

中文在比利时以及欧洲国家推广会遇到诸多挑战。在彭莲考看来,中文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对于海外非母语学习者来说一方面缺乏充足的语言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中文本身的学习难度很大。另外,在海外创办中文学校从资金、校址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困难,彭莲考也曾有过想放弃的时刻。“比如新冠疫情时,学生很难到校坚持学习,但最后大家还是一起走了过来。中文学校走到今天,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安特卫普中文学校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

“这些年我们在不断摸索中文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比利时,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涉及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中文学习想要‘占据’孩子们的时间,就需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以鼓励式教育为主,肯定孩子点滴进步;创造丰富活动以及更多中文使用环境;学校每个月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文化和语言学习相互促进。”彭莲考说。

在安特卫普中文学校孩子们的作品中,福字、大熊猫、红灯笼等元素点缀其中,但同时比利时的古朴建筑、港口城市的迷人风光也出现在孩子们的笔下。彭莲考表示:“在多元文化的土壤下,中文学校播撒下友谊的种子。”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