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歌唱家同唱“我爱你中国”
(欧洲时报记者欧文报道)11月28日晚,“经典之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巴黎成功举行。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文化公参严振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佘明远,法国前司法部部长、巴黎七区区长拉齐达•达蒂(Rachida DATI)代表、七区第一副区长若西亚娜•高德(Josiane GAUDE)、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夫人安娜-玛丽•拉法兰(Anne-Marie RAFFARIN)、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办公室主任索兰娜•纪博(Solène GIBAULT)、法国前驻华大使毛磊(Pierre MOREL)、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总监卡特琳娜•胡热里(Catherine RUGGERI)、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主席阿兰•安戈铎(Alain EYGRETEAU),知名画家、造型艺术家、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伊夫·萨赫内(Yves CHARNAY)等法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欧洲时报常务副社长钟诚和旅法侨界各社团侨领代表150余人出席活动。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致词中向中心成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二十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心团队的辛勤耕耘和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文化中心早已成为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的窗口和中法人文交流的桥梁,为深化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卢沙野指出,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国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回首过去,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双方团队的精诚合作下,中法人文交流硕果累累。放眼未来,我们正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国际局势复杂动荡、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但我相信,人文交流始终是中法双边关系里最深厚的一支力量。我们将充分利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中法文旅年”等契机,继续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实现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巴黎七区第一副区长若西亚娜·高德在致词中表示,2002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能够选择在巴黎七区美丽的塞纳河畔落户,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此后,巴黎七区政府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十年来,巴黎七区的民众经常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观看演出和中国电影,参观展览、参加论坛等,还能参加书法,汉语等各类学习。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法中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促进了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佘明远表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政府在西方设立的首个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起,中心始终坚持优质、普及、友好、合作四项宗旨,充分发挥国情宣介、文化交流、旅游推介、思想对话、教学培训、信息服务等职能,不断增进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十年来,中心积极开展汉语、书画、民乐、戏曲等教学培训,至今毕业学员近2万人;广泛举办演出、电影、讲座、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成功打造出“欢乐春节”、“法国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巴黎中国曲艺节”等知名品牌;全力打造融媒体矩阵,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成为中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佘明远强调,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新时代新起点,中心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方位地满足法国民众近距离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一是发挥窗口的作用。通过文化的视角,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法国观众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二是扩大平台的影响。更多地举办讲座沙龙、语言教学、艺术培训、汉语角等活动,培养更多的“汉学家”“中国通”,为中法关系发展铸造新文脉。三是提升桥梁的功能。扩大电影节、戏剧节、戏曲节等品牌的辐射力,在艺术家之间架起多彩桥梁。推动中法思想对话和文化合作,在文化机构之间织造多元纽带,为东西方文明交流注入新动能。
当晚的音乐会上,男高音歌唱家鲁智全、卢卡·桑奈、女高音歌唱家吴琳、罗西奥·鲁伊斯·科巴罗、女低音歌唱家索菲·范德沃斯泰恩、男中音歌唱家洛朗·拉伯德斯克等六名中外著名歌唱家及钢琴家李昀阳联袂演出,呈现《越人歌》、《梁祝》等中国经典名曲和《卡门》、《魔笛》等西方经典歌剧选段。他们精彩的表演、以真挚情感的艺术表现,充分感染了现场嘉宾,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据悉,“经典之声”音乐会是继“东方旋律”室内音乐会之后,庆祝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活动。12月8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将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为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编辑: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