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侨界新闻
线上开班 500余名海外学员研习中文笔译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万依6月22日报道】“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笔译工作坊开班仪式日前在线上举办,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学员参加,包括来自多个欧洲国家的学员。

本次工作坊将聚焦哲学思想、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书法、中医、体育6个专题,与学员就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概念、特色表达、常见错误和译文改善展开交流研讨。培训班将于7月21日结束。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介绍,此次笔译工作坊分别以中国“术语工程”和“中国影视”两个主题展开,满足各国青年译者在笔译工作中对各类型中国文化产品的理解和翻译需求。期待笔译工作坊的学员能够成为拥有扎实语言功底、深厚知识积累、宽广国际视野的优秀翻译人才,促进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对于本次工作坊遴选出来的优秀译者,我们会优先为其提供中国电影翻译实践的机会,促成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中国影视作品翻译与落地。”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平表示,电影是文化产业主要代表之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扩大对影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加强影视译制本土化传播是在世界各国增进理解包容,促进互联互通,聚焦文化传播交流的有效手段。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徐宝锋教授介绍,本次翻译工作坊面向8个语言的学员安排了翻译培训课程,特别遴选了近年来在中国上映及热播的电影作为授课蓝本,例如《大鱼海棠》《奇迹·笨小孩》《流浪地球》等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优秀影片,期待学员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中国文化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学习中进一步解决影视翻译面临的语境问题。

学员代表、北京大学葡萄牙语外教苏永禄(PEDRO SOBRAL),同时还是澳门大学中国文学专业的博士生,他对中文翻译颇感兴趣。如何把翻译这个沟通文化的桥梁建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苏永禄参与翻译了一本中国历史教材和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文化知识辞典》。在这两个项目中,他感受到了全面掌握主题、能以准确易懂的方式转换相关术语的重要性。

“翻译人员必须掌握各种传达内容的方式,电影是一种被低估的学习以及传达文化内容的方式。我们都会看外国电影,或是带有字幕、或是带有配音,但我们很少会考虑怎么把外国电影的文化内容翻译成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信号,使不熟悉这个文化的观众得到同样的思考、体会或者快乐。”苏永禄希望利用此次学习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翻译水平。

(编辑:申忻)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