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林恩8月23日报道】英国赛区青少组选手周纯伊参加2021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以下简称“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的过程有一点特殊。他们一家人定了从英国去中国的机票,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改签。用周纯伊的话说:“我不知道下一站比赛的地点在哪里。”
目前,周纯伊和家人已经从英国到达中国,她的半决赛和决赛都在上海的一家酒店房间中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进行。因为不确定旅途中接收快递是否方便,周纯伊家人一路全程背着麦克风、声卡等设备。周纯伊表示:“无论人在哪里,都将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比赛。”
另一位来自英国赛区的选手于婷萱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的舞台,这个热爱音乐的女孩,希望未来能够站上更大的舞台。就如同她唱的歌曲《我的梦》一样:“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想飞就用心地去飞……”
钢琴女孩儿共有的“坚持”
13岁的周纯伊从7岁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又学习了低音提琴、架子鼓、吉他。“学琴的过程中,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父母陪伴我度过了那个阶段。后来我慢慢喜欢上钢琴,也更加热爱音乐。”
周纯伊每周末都会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开设的青少年音乐班学习。父亲表示,“第一次参加孩子的交响乐演出,感到非常震撼。从兴趣的角度培养孩子学习音乐,不是非要她未来从事相关专业,而是希望能够学会‘坚持’本身。在孩子音乐学习遇到瓶颈想要放弃的时候,可能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和鼓励。”
一年以前,周纯伊跟随老师学习声乐,并了解到‘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赛。“上一次复赛我们人还在英国,这一次半决赛我们就在中国了,这本身就是一场奇妙的‘音乐旅程’。”周纯伊说。
如果条件允许,周纯伊更愿意在比赛中弹着钢琴,唱起《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2021年8月12日,英国赛区青少组选手于婷萱通过视频连线演唱歌曲《我的梦》。
12岁的于婷萱与周纯伊有着类似的经历。于婷萱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学习钢琴,同时还会演绎长笛和竖笛等乐器。她有着非常丰富的比赛经验,曾拿过朴次茅斯音乐节很多奖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歌曲比赛,但是并不会紧张,甚至会有一些兴奋。”
从小学习钢琴、长笛等乐器的经历,让于婷萱明白:“任何一件事,想要取得好的结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一次音乐比赛前,她为了能在舞台上有很好的表现,练习到深夜不肯停下来。
于婷萱表示:“学习音乐的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拥有了更多在学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及更强的舞台表演和考试抗压能力。”
这次学习中文歌对于婷萱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中文字她并不认识。在学习歌曲《我的梦》过程中,她会提前标注出拼音,翻译不懂的歌词,不断练习发音。“只有理解歌词,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感情。”于婷萱表示,比赛结束之后,她还是会跟着老师学习中文歌曲,并由此学习中文。
2021年8月12日,德国法兰克福赛区青少组选手宋桉可通过视频连线演唱歌曲《冬天来了》,并晋级半决赛。
梅菜扣肉与炸酱面,炸鱼与薯条
于婷萱和周纯伊的父母都坚持在家中与孩子用中文沟通,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中文学习环境。
于婷萱的妈妈表示,身处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中文和英文同样重要。“我们这一代因为留学、工作等原因从中国来到英国,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融入当地环境。但是对于华裔第二代孩子来说,跨文化优势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如果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显然是一个优势。如果未来她能够有机会发挥这个优势,那更是很棒的一件事。”
于婷萱的妈妈提到,等到疫情结束之后,也希望孩子能够在暑假到中国各个城市去旅游,参加各种中国的夏令营。“他们对于中国的认识,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周末中文学校的课本上,而是应该踏上土地,与当地人沟通交流。”
周纯伊的父亲表示,从北京到伦敦只有十小时左右航程。“但是发生疫情之后真的不是这十个小时而已,仿佛隔了千万里。我们重新思考决定,带着孩子从英国回到中国居住,陪伴年迈的父母。”
周纯伊非常理解父母的决定。“我虽然舍不得英国的朋友,但是我相信真的好朋友不会因为距离而阻碍彼此的友谊。我们还是会在假期相聚。”
“炸鱼和薯条”,是英国广为人知的美食,街头随处可以找到炸鱼薯条店,这也是于婷萱和周纯伊都喜爱的小吃。但是除此之外,于婷萱还喜欢梅菜扣肉,而周纯伊喜欢炸酱面。
(编辑:白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