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自年初疫情在中国暴发,欧洲华侨华人便迅速行动起来,发起向疫区的大规模捐助支援行动。然而,刚打完支援家乡抗疫的“上半场”,他们便直面形势更加严酷复杂的欧洲“下半场”。当疫情对经济造成重创,欧洲华商们在生存压力下寻求转型升级。当华社的声音越来越需要被听到,欧洲华人的参政议政热情不断上涨。同时,他们也期待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海外侨胞从未缺席中国的发展建设与改革,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侨胞带来投资,搭建起中外交往的桥梁,还有一大批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回到祖(籍)国,为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时多次肯定华侨贡献,“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10月13日,习近平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调研。(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0年初,中国国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紧急求援”消息一出,欧洲侨胞便开始四处奔走,积极募捐。即使当时正值春节,他们也没有停下奔走的脚步,“这是比庆新春更重要的事。”
侨胞们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物资,有人愿意贡献手中的资源,且不赚差价;有人每天积极在朋友圈实时更新物资募集、抗击疫情的信息;有人千里开车运送物资到机场……不少侨团成立了工作组负责组织捐赠活动。
欧洲华侨华人守望相助,旅欧各国华商、社团积极募捐支持当地抗疫,捐赠大批紧缺物资。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侨界均表现突出。
意大利普拉托华人社区的旅欧侨胞抗疫成果显著,成为当地人认可的“抗疫达人”。不少从事医疗行业的侨胞投身“抗疫一线”,帮助所在国战“疫”。欧洲华侨华人在疫情危机下回馈社会的行为,获得所在国社会的舆论肯定。
侨胞们尽显“十八般武艺”,参与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彰显大爱。
5月21日,旅法侨团向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捐赠20万只防护口罩,帮助法国医疗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片来源:中新社)
2020年,欧洲多国出现了针对华侨华人的种族歧视。面对侮辱和攻击,旅欧侨胞坚决反击,传递正能量。
欧洲多国华人社团纷纷成立“华人反种族歧视小组”,协调各地反歧视工作、增强与政府及媒体的合作、为受歧视的华人提供指导和帮助;各国华裔政要纷纷发声,谴责种族歧视,力挺华侨华人;海外各华文媒体也持续聚焦华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报道,声援反歧视行动。法国警方针对法国侨团“倒卖口罩”诉讼,被法庭不予受理;第二波疫情法国发生网络号召攻击中国人事件后,中使馆发警示,法国一百多名议员联署公开信讨伐。
2020年2月2日,在世界各地出现对华人有偏见和歧视的新闻报道后,意大利华裔青年Massimiliano发起“我不是病毒”的街头试验,收获许多陌生人的拥抱。(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疫情期间,海外华商遭遇重创,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们纷纷寻求转型升级。在餐饮业,很多华商推出“无接触”服务,让客人可以安心用餐;在旅游业,很多华商推出新业务,并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完成公司升级;还有一些电商平台加速了向经济数字化的转型。华商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不小影响,但他们直面困难,勇于探索发展新机遇。
2020年7月4日,沉寂已久的英格兰迎来解封。图为在一家甜品店门外排队等候的西方顾客们。(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田皓雪子 摄)
回望2020年,旅欧华人在参政议政上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
在3月的法国市镇选举中,据不完全统计,仅大巴黎地区就有26名华人参选,最终来自武汉的原留法学生田玲当选为巴黎北郊欧拜赫维利埃市的副市长,出生于老挝的华裔刘志伟,当选碧西市第一副市长,华裔苏卡特里娜当选塞纳河畔维特里市的第六副市长,华人彭昌华、陈家辉当选巴黎13区议员,王立杰当选为十九区议员,华人律师韩博当选为大巴黎勒布朗梅尼勒议员,王瑞当选巴黎北郊庞坦市议员,来自青田的杨志巧当选93省维勒潘特市市议员,另有2名参选者需要等待“替补”机会;而在法国各个地方也有不少华人参选并当选。
9月,华裔混血Rob Wood当选英国朴茨茅斯市市长;德国华人杨明出任欧洲经济参议院副主席。这股参政热情体现了旅欧华人表达自己诉求,行使公民权的愿望。
2020年3月,来自武汉的原留法学生田玲(前排左一)当选为巴黎北郊欧拜赫维利埃市的副市长。(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疫情期间,中医药为欧洲华侨华人的疫情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侨胞服用了预防方剂,留学生收到的健康包中也包含“连花清瘟”等药物。2月14日,由欧洲多国的中医专家联合世界其他国家中医专家发布《中医药国际抗疫倡议书》,倡议全球中医药人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以及中医药防瘟疫、治未病优势,借助“海外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联网公益服务平台”(简称“国际中医药抗疫平台”),为海外同胞免费提供中医药线上咨询、防治知识和方法等,成为全球首个面向海外同胞的中医药抗疫平台。其中包括法国时空针灸研究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朱勉生,欧洲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院院长、法国JZ药业董事长蒋玉林,法国黄家中医药学院院长王德凤等法国中医药专家以及意大利中华中医药学会前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何嘉琅,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轮值主席江杨清,中国英国中医中心英方主席、英国兰维多利亚学院院长汤淑兰,西班牙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副会长陈春信,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院长马伯英,意大利土河中国文化体育协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育健康产业发展分会副会长贾景全,奥地利环球文化医学学会会长李宏颖,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陶丽玲等。朱勉生、何嘉琅、蒋玉林等在斯塔拉斯堡汇聚欧洲十多个国家当地中医从业者举办第二届“世界中医日”庆祝活动,为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发声。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陈震积极生产中药捐赠当地救助华侨华人。在首都布达佩斯“煮大锅中药”,免费为当地民众及华人提供增强免疫力的汤药,为华侨华人免费提供“化湿防瘟饮”,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从事该行业的旅欧侨胞组成中医团队,线上助力同胞抗疫。
不少华裔从业者抓住机会,积极进行中医药海外推广,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尝试、体验中医疗法。
2020年11月5日,欧洲青田同乡总会向在法侨胞援送中药、口罩等抗疫物资。(图片来源:欧洲青田同乡总会供图)
2020年的国际社会舆论场日益纷繁复杂,欧洲华侨华人坚定信念,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发出“反独促统”的最强音。
5月,旅欧华侨华人纷纷发声,谴责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未提及“九二共识”且称不接受“一国两制”;6月,“港区国安法”通过后,旅欧华侨华人表示坚定支持打击暴力,以及对香港回归稳定的期盼;同月,欧洲华侨华人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之际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国家必须统一,必然统一。
此外,针对美国卫生部长8月“访台”和捷克参议院议长9月“访台”等动作,欧洲多个统促会和侨界组织表达了强烈谴责和抗议。
这一年,欧洲华人矢志不渝为“反独促统”发声。
2020年1月11日,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召开座谈会,坚决反对台独。(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欧文 摄)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不仅是中国与欧盟建交的45周年,也是中意建交50周年、中瑞建交70周年、中芬建交70周年。中欧关系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雨考验,正日趋全面、成熟和稳定。
疫情期间,双方均在对方困难之际赠予物资,中国还派专家团来欧协助抗疫,得到欧洲社会广泛好评。
2020年,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有望在年内完成。欧洲华侨华人既是中欧关系发展成就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他们对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持积极态度。
2020年11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右)走访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密利拿庄园农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展位,助力推广葡萄牙葡萄酒。(图片来源:中新社)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让国际旅行受限,旅欧侨胞无法及时回国办理各项事务,为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国不少地区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为侨服务不打烊,办事效率无折扣。例如,浙江温州推出“全球通办”平台进行“一站式”服务;广东江门实现12个部门300多项高频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等等。2020年还是《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30周年,多地开展了“侨法”宣传活动,帮助侨胞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权益。中国立法机关表示,30年来,世情、国情、侨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2020月6月12日,青田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展示手机上的涉侨审批全球代办微信服务群。很多华侨通过这个微信服务群了解并办理相关审批事项。(图片来源:新华社)
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唯有中国复苏强劲,包括华二代在内的许多欧洲华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积极把握中国机遇,为经济增长助力。中国侨联官网近日公布了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奖名单,其中多位欧洲归侨喜获一等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关乎侨胞切身发展。因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两会推迟在5月召开,欧洲侨胞虽未能像往年一样列席,但通过网络、朋友圈等不同渠道关注热议中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民法典、港区国安法及脱贫攻坚等热点话题,他们表示愿与祖(籍)国坚定同行、贡献侨智侨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中国发展历史上也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对于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具体部署。欧洲华侨华人也给予高度关注,他们感叹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变化,并期盼“十四五”新航程。
欧洲华商表示,未来计划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G应用等领域发力,更深入参与到中国发展建设中。
2020年12月1日,中国侨联“第八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125名侨领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图为颁奖现场。(图片来源:中新社)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