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万依6月17日北京报道】“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倡导‘医养融合’模式,这与法国的理念不谋而合。”法国健康产业联盟联合主席杜立伟(Olivier Dessajan)6月15日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中养老产业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称,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省级统筹,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并尽快完善退休制度。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的接待和服务能力。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的政策,提出要借鉴外国养老服务行业和机构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鼓励扩大养老领域开放。
法国养老服务行业一直处于欧洲、乃至全球领先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含量都排在前列。
1月21日,几名老人在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空港佳园社区养老服务站活动室内下棋、阅读。(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法中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2018年1月初,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法中两国签署了“银色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合作涉及机构养老、适老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居家养老、专业人员培训、智能照护、设施管理等领域。目前,法国企业在中国已有超过十个高端养老项目,在30个城市为超过400个项目提供法国老龄化解决方案。
法国健康产业联盟成立于2013年马克龙访华期间。杜立伟表示,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该联盟集聚了超过150家活跃在中国的法国医疗健康领域企业,涵盖制药/生物技术、医疗科技和电子健康公司、公立/私立医院、养老机构运营商、建筑设计事务所、服务和培训供应商、研究机构等。
“联盟成立之初的目的在于,推动法国健康产业在中国有一个良好的业务拓展平台,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接,加强合作。”杜立伟说,从2016年开始,法中养老服务合作洽谈会已连续举办多届,以促进中法老年服务行业交流合作。
养老服务业是中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这将给法中合作带来很多新机遇。”在杜立伟看来,中国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医养融合机构,这与法国企业的理念不谋而合。法国企业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采用适宜中国国情的方式,让中国的老人,尤其是无自理能力的老人过上愉悦的晚年生活。
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杜立伟认为,中国市场环境很包容、开明、开放,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灵活的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国决策层很有远见,进一步开放市场,引进外国公司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这样可以实现双赢。”
杜立伟同时还是法国高利泽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他介绍,高利泽2015年和深圳招商局合作成立了招商高利泽养老服务公司,目前已在中国成功开设了3家高端养老院,目前全部满房,获得高达98%的满意度,原因在于他们为中国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标准的运营管理。
“中国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杜立伟认为,目前,法国投资的高端养老院项目大都在一二线城市。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迅速增多,未来在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业有更广阔的空间,法国企业可以为这些地区的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教他们掌握核心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法国养老企业要想在中国生存、扎根,杜立伟认为,一方面要改变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同时还要提供适合本土化的方案,并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给更多老年人提供周到、舒适的服务。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