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中法热衷“饮食申遗” :美食大国不能没姓名

【欧洲时报网】6月12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起文化遗产,大多数人脑海中的首先想到的是历史、艺术文物以及建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却比较模糊。而将“饮食”与文化遗产挂上钩,则难免更加令人感到好奇。其实近年来,“饮食申遗”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美食大国中国和法国。

螺蛳粉、沙县小吃……这些街边小吃进入“非遗名单”啦

图为广西一米粉博物馆内,以假乱真的米粉模具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图片来源:中新社)  

综合北京《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报道,6月10日,第五批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纷纷上榜。此外,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徽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与潮州菜烹饪技艺,也都榜上有名。有网友戏称,这是给“吃货”列的非遗清单。

事实上,不是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上榜,而是这三些食物的制作技艺上榜。 首先,技艺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有鲜明的饮食特色和地域代表性;其次,技艺在保持根本特色的基础上,随时代和社会而更新。

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螺蛳粉里并没有粉,而只有以骨头汤打底的螺蛳汤,还有酸笋,有干辣椒、新鲜紫苏与八角等各味香料。这种“配方”暗合了柳州人嗜酸辣的饮食喜好。后来,因为油水甚多,有人便要求在汤里加入米粉,这才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再后来,摊主们不断改良螺蛳粉,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口味。目前,柳州螺蛳粉已经从路边摊发展到了到近百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图为一名主播线上推介螺蛳粉。(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烹饪协会监事长饮食传统技艺评审组组长冯恩援补充,除了技艺,还要有一定有厚重的文化背影,它需要有一个传承的脉系,需要把这些文化还有这些美食背后的中国智慧的理念体现出来,“这些街边小吃通过时代的进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翻看前四批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不难发现,朝鲜族泡菜、上海本帮菜、德州扒鸡、天津狗不理包子、六必居酱菜、全聚德挂炉烤鸭等美食的制作技艺都接连上榜。

进入名单的美食不一定是“美食”?

事实上,不仅中国将美食放入“非遗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这样做的。

法新社报道,目前为止,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七项饮食文化遗产,分别为:法国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传统饮食、土耳其Keskek(烤肉饭)饮食传统、日本料理“和食”、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以及意大利披萨。

法国大餐被冠以“一种社会习俗,用于庆祝个人或团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的美誉;韩国申遗的理由是“泡菜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日本则以“和食料理营养均衡,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对凝聚整个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由提出申遗。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程小敏认为,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甚至在饮食中所体现的当地人的一种生活。

中国美食文化深厚,完全具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那么为何中国美食一直未上榜?对此,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炳义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起步较晚,美食申遗远远落后于法国、日本等国。

图为2016年的首届“满汉全席”美食文化节。(图片来源:中新社)

另外,《民生周刊》指出,中国美食申遗面临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定位问题。梳理成功申遗的美食可以发现,有的是地区性的,如地中海美食;有的是一个国家的重大菜品或具体的小吃,如意大利披萨。那么,单一小吃可以申遗,一个菜系可以申遗,几个菜系打包在一起也可以申遗,美食文化概念也可以申遗,中国究竟拿什么来申遗?作为中国美食申遗的执行单位,中国烹饪协会内部未达成共识。

“除了精湛的技艺,还要特别突出文化内涵。中国的四季观念、节日、礼仪与餐饮有着密切关系,申遗内容要突出这些东西,这也是联合国关注的焦点。”中国国家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托说,这或可帮助中国美食打通“入遗”之路。

法棍、法国葡萄酒节争相申遗 三明治也想有姓名

与中国一样关注,饮食申遗的还有美食大国法国。

北京人民网报道,2010年法国美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了法国的烹饪艺术,还强调了其礼仪之美。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法国美食就规定了一系列餐桌礼仪:诸如刀叉的摆放、使用的顺序,刀叉与菜式的搭配,酒与菜式的搭配,前道、主菜与奶酪、甜点等的上菜顺序等等,这些均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凡尔赛》剧照。(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礼仪随后逐步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餐桌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西方文化现象。

法国是欧洲第一大农业国,农业、畜牧业以及粮农食品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在巴黎举办人山人海的农业沙龙,法国总统都会出席捧场,法国美食业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2006年起,法国当局便有意让法国美食进入人类文化遗产之列,4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法国的面包师们也纷纷期盼传统法式长棍面包享有同一殊荣。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支持这个诉求,他将法棍面包称为“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早上、中午和晚上,不论你信不信,每个人都吃这种面包”。法国媒体评论称:连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土耳其咖啡都能成为“非遗”,法棍更应该列入了。以全法面包店每天300万根的消费量,法棍可谓法国人的标志性食品,更是法国人生活方式的象征。

法棍资料图。(图片来源:Pixabay网站)

由于法国每隔两年才能申请一次非遗、每次只能提交一个项目,巴黎锌皮屋顶、与富有地区特色的阿尔布瓦葡萄酒节都是法棍的有力竞争者。

法国东部汝拉山区乡村的传统葡萄酒节源自中世纪,在17世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风俗。在产酒区阿尔布瓦镇,每年9月第一个周日举行狂欢节,人们不仅载歌载舞举行游行表演,还用特殊方式制作80至100公斤的巨型葡萄串,非常壮观。这样的节日综合了乡村风俗、节日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地方特色与人种学含义。

阿尔布瓦资料图。(图片来源:Pixabay网站)

这下子可让法国文化部陷入了“选择困难症”,举棋不定。

法国还有更多美食也跃跃欲试地眺望着,瞄准将来的申遗机会。比如,法国三明治。

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9月中下旬,法国在全国范围举办美食节。2020年,法国更是举办首届法式三明治节,减少法国禁足在家不得不每天烹饪的压力。

制作简单、味道鲜美的法式三明治减轻大家在疫情期间烹饪的辛苦,今年同样举行第二届制作法式三明治节的比赛,更富有创意、花样翻新的法式三明治,如香蕉、炸鸡肉甚至鸭肝代替了传统夹在面包片中的奶酪和火腿。组织者鼓励大家拍摄、摄影自治的法式三明治然后上传网络,前五名获奖者会得收到法式三明治的奖励。

法国家喻户晓的三明治,仅在巴黎就有几家法式三明治专卖小吃店,显示出法式三明治也不输给美式汉堡包。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成功申遗的世界美食花落谁家呢?

(编辑:赵筱)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