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 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注入动力

【欧洲时报网】2021年开年以来,中欧贸易合作捷报频传: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投资协定》正按既定程序进行文本审核和翻译工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于3月1日正式生效。展望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使得中欧面临的状况更加复杂,但是中欧合作仍然存在不少共同需求。

开往德国汉堡的X8098次中欧班列,工作人员正在办理交接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农产品贸易的新里程碑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自2011年开始谈判,经过22轮正式谈判和上百轮非正式磋商,历时8年,于2019年11月6日宣布结束,2020年9月14日正式签署,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该协定在产品数量、产品种类、保护程度等方面实现了突破。自协定生效之日起,中欧双方各100种产品纳入地理标志保护;生效后4年内,双方还将各增加175种地理标志产品,使双方获得高水平保护的产品数量分别达到约275个。

通过该协定,中欧双方将有效加强相关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有效阻止双边贸易中地理标志产品假冒,为双方特色产品进入各自市场消除后顾之忧,并在多边层面积极推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进一步维护中欧农产品贸易秩序。对于消费者来说,协定的生效意味着,双方民众能够吃上、用上受到认证的、原滋原味的产品。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认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生效,对拉紧中欧利益纽带、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潜力。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图片来源:新华社)

合作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各主要经济体除中国外,GDP皆为负增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欧贸易实现了双向正增长,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5860.32亿欧元,同比增长4.46%,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达到16.07%,同比上升2.3%。中国是欧盟在2020年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唯一实现双向增长的贸易伙伴。另外,中欧班列也在2020年突破“万列”大关达到12406列,同比增长50%,创造新纪录。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为“中等收入群体”,欧盟拥有5.12亿人口,人均GDP高达4.6万欧元,可以说双方均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欧洲高质量产品对中国市场吸引力十足,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给欧盟国家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姚铃认为, 尽管目前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占优,但中国特色产品同样可以打上欧盟地理标志官方标志,有利于获得欧盟消费者的认可、打开欧盟市场,将助推相关企业扩大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认为,中国与欧盟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双边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持续加强,为后疫情时代的欧洲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图为航拍西安新筑车站。新筑车站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是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图片来源:中新社)

后疫情时代的合作前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欧投资协定》,双方谈判已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中国官方近日透露,目前双方正在开展文本的审核、翻译等工作,按照既定的程序,力争早日签订。中法元首2月25日通话时也表示,双方要共同努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生效。

根据这项协定,中国将在许多重要领域向欧洲开放。在制造业领域,双方将共同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深化化工产品、电信材料等领域的生产合作。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将促进欧洲在云技术、金融、卫生、海运、空运等服务方面的投资。

毫无疑问,这项协定将为双方未来的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利的制度保障。中国欧盟商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60%的欧盟企业都表示他们愿意在中国增加投资。这充分体现了中欧经贸合作的活力前景。

展望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使得中欧面临的状况更加复杂,但是中欧合作仍然存在不少共同需求。

疫情之下,生活和消费习惯出现转变,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对各国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周晋竹表示,中国与欧盟在网络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储备及创新能力方面均具备合作的技术基础,双方也有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共同诉求,若能在“后疫情时代”形成共识,携手开拓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合作将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周晋竹指出,绿色经济也是中欧合作的重点,欧盟坚持将落实“欧洲绿色协议”作为各成员国重要任务;中国也出台经济复苏和刺激计划,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更健康的城市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双方在深化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有广泛的合作需求。

(编辑:季节)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