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俄乌战争或重塑德法军工业

【欧洲时报网】俄乌冲突局势焦灼,乌克兰国防部长近日称,乌军弹药严重短缺。作为欧盟援乌的重要力量,德法两国军工企业不断加速交付、增加产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两国的军工业。

推动国防工业转向“战争经济模式”

新华社援引法新社报道,自俄乌冲突2022年2月升级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在推动法国国防工业转向“战争经济模式”。马克龙19日视察法国西北部瑟堡一处海军基地时说,军工企业需要提升交付速度、增加产量并且注重创新。他表示,一些军工企业不太明白尽快交付的重要性,在过去一段时间甚至错过合同,这“令人遗憾”。

乌克兰国防部长鲁斯捷姆·乌梅罗夫18日在社交媒体发帖说,乌军弹药严重短缺,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法国外交部18日表示,法国与乌克兰双边安全协议谈判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另据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新闻公告,马克龙当天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时重申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希望法乌两国能在马克龙2月访乌期间达成双边安全协议。该协议旨在让法国向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支持。马克龙此前曾表示,法乌双边安全协议将为乌克兰提供某些(安全)保障。

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18日表示,乌克兰已经采购6套“凯撒”自行榴弹炮,而法国还将每月向乌克兰输送50枚精确制导弹药,帮助其抗击俄罗斯。勒科尔尼后来对多名记者说,法国还将从其为乌克兰设立的一项基金中拿出5000万欧元,额外购买12套“凯撒”系统并送往乌克兰。

颠覆德国军工业以往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多年来,“德国制造”一直是精工细作的代名词,在军工领域也不例外。现在,冲突前线对武器交付速度的要求促使德国军事工业颠覆以往的模式,走上了扩张产能之路。美国“防务新闻”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过去两年来,德国军工企业接到最多的要求都与“速度”有关,客户对武器交付和形成战斗力速度的渴望,压过了军火商对“个性化定制”的偏好。

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俄乌冲突开启了德国的“走钢丝时代”。这一表述的含义之一是,德国政府大幅增加对国防产业的投资,承诺向德国国防军提供1000亿欧元,在今后几年内将军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北约要求的2%,进行“1995年以来最深刻的安全政策转型”。

政策的变化让很多军火商感到时间紧迫。法国泰利斯公司德国分部的发言人皮特·马克斯告诉“防务新闻”,“我们接到过这样的订单,客户说,‘我们对武器涂成什么颜色不在意,越早交付越好。’”他解释说,以往签订的合同通常会在生产时间表上留有余地,而现在,该公司不得不全力以赴,甚至将一些员工分配到他们平时不参与的项目中,以准时达成生产目标。

另一个迹象是,德国军工行业在大量招人。为满足新增需求,亨索尔特公司增加了新的生产班次,工人数量多了15%。以生产军用无线电设备闻名的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招募了近2000名新人,增加了第三个生产班次。泰利斯公司的马克斯表示,在交货和培训方面,该公司“更加务实”。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指为了完成任务而放宽质量标准。

据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报道,德国政府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军用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截至去年12月中旬累计达117亿欧元,仅提供给乌克兰的军备就价值41亿欧元,较2022年几乎翻倍。排名2至5位的客户是挪威(12亿欧元)、匈牙利(10亿欧元)、英国(6.55亿欧元)和美国(5.45亿欧元)。

(编辑:冀果)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