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语法错误、文化差异…法国侨民返乡读书困难多

【欧洲时报10月3日秋狸编译】跟随父母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后,一些年轻的法国侨民选择回到法国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发现,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多。

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根据法国外交部数据,有近250万法国人生活在国外,大部分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他们的后代中有许多在外国继续学业,不过,也有一些人选择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刚从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法学院毕业的蕾切尔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法国南部,两岁半时随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中国。他们先住在北京,然后是成都,最后去了台湾。2018年,她决定回到法国进入位于勒阿弗尔的Sciences-po校园。

但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蕾切尔既要重新适应法国的教育系统,又需要与知之甚少的原籍国重新建立联系。对于像蕾切尔这样的学生来说,重新融入法国文化是一项重大挑战。

“亚洲根本没有贴面礼的习俗,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一般也不吃东西或喝水,而在法国却可以。”蕾切尔说。两岁就离开法国的曼侬也同意这一点。她最初在美国接受教育,后来全家搬到东京。

“在日本,我从未遇到过街头骚扰,我可以随时独自出门。”曼侬说,另一个文化冲击是饮食,“我以前从早到晚都吃亚洲菜。第一次在超市买牛排和意大利面时,我感觉很奇怪!”

语言也是个问题。22岁的日法混血儿艾丽莎觉得,开口说法语是她的焦虑来源。“我的一些同学注意到我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太‘法国'。这不是什么坏事,但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曼侬也说:“在法国,"如果你犯了拼写错误,那就是世界末日!”

这些学生发现,在法国上学与他们以往的经验很不一样。19岁的保罗即将结束在巴黎高等商学院(HEC)的第一年学习。他发现,法国的学校学习任务很重,“而在国外的法国中学,我们更自由”。

法国课堂必备的exposé(课堂陈述)以及论文也让他们不适应。蕾切尔说,她花了很久才搞明白什么是problématique(论文的中心问题)。

法国还以其复杂的行政程序而闻名。曼侬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而蕾切尔“两年前才找到自己的社会保险号,却不知道有什么用”。

在纽约法国中学读了6年法语的托马斯发现,许多法国大学都不愿意接受没有法语学士学位的外籍人士。“即使提供文件试图解释我们的背景,他们也不愿意了解其中缘由。”

这些学生坦言,即使困难很多,但外籍身份在就业市场很受青睐。那么,在法国完成高等教育后,他们打算去哪里呢?

托马斯可能会在北美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艾丽莎想在法国待一段时间。蕾切尔则考虑将自己的两段经历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不在国外为我的国家工作呢?”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