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夏洛特编译报道】法国新学年颁布的校园穆斯林罩袍禁令,推行近一个月仍争议不断,穆斯林协会、学生组织和教师工会轮番向最高行政法院发起申诉,要求暂停禁令。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点名地批评了法国,暗示强制禁止与“伊斯兰主义国家”强制穿着的做法如出一辙。
事实上,法国天主教学校中也有不少穆斯林学生,但在罩袍问题上没掀起什么风波。其教育秘书长认为,政府“简单粗暴”的禁止无助于解决本质的身份认同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女性因穿太多或太少而受罚
据《费加罗报》报道,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1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开幕演讲,在提到全世界男女平等问题时,“捎带”批评了法国的校园着装新规。
古特雷斯在讲话中称,当我们说到“我们,人们”时,指的不仅是“我们,男士们”。“女性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平等、薪酬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说,“等待着她们的劳动被充分认可、她们的意见被诚恳接纳。”
他提到世界上仍然存在的损害女性权益、破坏男女平等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的权利——包括性和生育方面的权利,被削弱、甚至被剥夺的情况仍很普遍;她们的自由受到了约束。”
他接着说:“在某些国家,妇女和女孩因为穿得太多衣服而受到惩罚;在另外一些国家,她们又因为穿得太少(而受到惩罚)。”
法媒:秘书长“含沙射影”批评法国
虽然秘书长没有直接点名法国,但“心照不宣”的言外之意,法国人听得明明白白。《费加罗报》写到,秘书长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把禁止校园内佩戴彰显宗教色彩标志的法国,和“强制佩戴“希贾布”(hijab)头巾和穿罩袍的伊斯兰主义国家”,“放在了同一个天平上”。
报道认为,古特雷斯的语气,与几名法国左翼人士的论调“敏感地相似”。特别是极左“不屈法兰西”党(LFI)的蓬巴尔(Manuel Bompard)曾于禁令刚生效的9月6日,向媒体CNews和Europe1宣布,他“强烈谴责伊朗的着装规范道德警察”,他也“谴责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着装道德警察”。“伊朗女性应当拥有自由穿着打扮的权利,”他说,“在法国也应当如此。”
古特雷斯之后还补充说到,“得益于几代女性权利运动者持续不懈的努力,时代正在进步。从运动场到学校,到其他公共场所,女孩们和妇女们敢于挑战父权制度,并正在取得胜利。我坚定站在她们的身边。”
而秘书长提及的运动场,“凑巧”也与法国有关。6月底,法国足协禁止女足运动员在比赛时佩戴“希贾布”(hijab)头巾的规定也曾惹起争议。一个穆斯林权益团体提请最高行政法院,要求足协废除该规定。不过,最高行政法院以足协可以制定它认为对比赛“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规则为由,驳回了该诉求。
天主教教育秘书长:禁令解决不了深层问题
法新社报道,21日,法国天主教会教育部秘书长德罗尔姆(Philippe Delorme)给出了他的看法,认为禁令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因为学生坚持穿罩袍反映出她们“内心的身份认同意愿”。
据《费加罗报》报道,事实上,从1970年代起,法国天主教学校接收的穆斯林学生越来越多,在一些城市,比如,里尔附近的鲁贝市(Roubaix)两所私立天主教学校中,穆斯林学生占了几乎一半(2014年);巴黎北郊塞纳-圣但尼省(Seine-Saint-Denis)的天主教学校中,穆斯林学生也占到1/3甚至更多。
“我不是说不应该禁止(罩袍),”德罗尔姆在开学新闻发布会上说,“但这个来自政府的决定并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不同群体的年轻人,他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德罗尔姆还表示遗憾,这一禁令由教育部“自上而下”作出。在他看来,校长和教务团队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才最清楚“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实际情况”。
德罗尔姆还说,在他管理的天主教学校中,“宗教标志服饰”话题的“热度要低得多”。他强调说,2004年禁止宗教服饰的法律在天主教学校中“不适用”(法律针对的是公立学校),在他们的学校里,宗教信仰“不会被拒之门外”。
据他表示,其辖下的学校,开学时也遇到过“2、3个”穿罩袍的学生,但问题“毫无困难地解决了”。天主教学校也不允许穿罩袍,德罗尔姆提醒说,但这一点没有写进校规里,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有利于对话的规定”。
德罗尔姆称,天主教学校“衷心接纳”学生们的“差异”,“对我们来说,年轻人有权说出他来自何处、他经历过什么,以及他信仰什么。”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