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清清编译报道】几天前,一名13岁的法国男孩,带着满心悲伤自杀身亡。他选择离开人世可能与同学们的骚扰、恐同言论有关。
法国13岁男孩自杀身亡,曾因性取向遭嘲笑
综合《巴黎人报》、法新社等媒体报道,7日,居住在戈尔贝(Golbey)的13岁法国男孩卢卡斯(Lucas)在家中,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校园内、街坊里的嘲笑侮辱、恐同言论成为了他心底的伤痛。
卢卡斯曾挣扎着求救过;在2022年9月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卢卡斯及其母亲曾就因性取向遭受的“嘲讽”与老师进行沟通。
根据孚日省(Vosges)学区服务部门负责人多特雷姆(Valérie Dautresme)的说法,此后情况有所好转,学校负责人、老师很重视卢卡斯在校内的遭遇。
“对于我们来说,事情已经解决了,卢卡斯也表示事情平息了,已经没人再嘲笑他。在去年年底的第二次家长会上,卢卡斯及其母亲都表示一切好起来了,卢卡斯的状况非常好”。
多特雷姆补充说,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卢卡斯的情绪变化,也没有发现他的情况变糟。
12日,埃皮纳勒(épinal)检察官办公室宣布,就卢卡斯的死亡事件,已经展开了针对15岁以下未成年人骚扰事件的调查。
法国教育部长教育部长恩迪亚耶(Pap Ndiaye)通过推特表示,“我想到了所有像他一样遭受骚扰的学生们,他们的绝望让我下定决心,阻止任何形式的骚扰,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该将自杀视为最终的出路”。
检察官纳洪(Frédéric Nahon)的新闻稿提到,卢卡斯的家人谴责数月以来骚扰卢卡斯的行为。检察官办公室表示,已委派当地警局进行调查,以“确定骚扰指控的真实性,以及与男孩自杀的因果关系”。
目前,家人虽未提出上诉,但“已将事实报告上交给国民教育部”。截止至12日,卢卡斯的家人通过在线平台为卢卡斯的葬礼筹集了超过7500欧元。在14日的葬礼上,卢卡斯的父母邀请参加葬礼的亲友佩戴LGBT象征符号,以示敬意。
法国17岁跨性别女孩自杀
2020年12月,在里尔一所高中内读书的17岁跨性别女孩福阿德(Fouad)在寄养住所自杀身亡。
综合法兰西广播电台新闻台(Franceinfo)、《法兰西报》等媒体报道,悲剧发生的几天前,她曾与学校教导顾问(CPE)因着装问题发生了争执。
有网友透露,教导顾问对跨性别女孩进行了“羞辱”、“心理攻击”,还有同学在校内张贴反同、恐同海报。
根据福阿德生前拍摄并发布在网上的视频显示,教导顾问对她说,“我理解你对自由的渴望,我也理解你向往着做自己……而我做的一切,恰恰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你,这是你所不了解的”。“在校园里,学生们的年龄不一样,对事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这番言论,似乎是在指责她不该穿着裙子来上课。
福阿德哭着回答说,“需要接受教导的是他们,不是我们”。她抽泣着说,“我真的不明白问出在哪里,我永远也不会明白”。
根据多名学生的证词,学校管理层在开除福阿德的第二天,向她表示歉意,并允许她穿裙子返回校园,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关于她自杀的原因,闺蜜回忆说,“在学校里,没人逼她自杀,她还有其他的问题,是有关家庭以及她自己的担忧。”朋友佐伊(Zoé)表示:“试图寻找到过错方,是没有意义的”。“福阿德有一些个人问题,她已经不与父母一起生活了,而是住在寄宿家庭。
里尔学区区长(la rectrice de l’académie de Lille)卡布伊女士(Valerie Cabuil)表示,“我们对此感到无比伤心”。校方了解这名青年的跨性别选择。福阿德已在包括学校在内的多方帮助下,开始了跨性别治疗。学校已经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并且将一直设立下去。但在这份声明中,福阿德被称为“他”。
LGBT年轻人的自杀风险高
法国教育部曾在2018年引述民调局Ifop的数据,在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人群中,18%的高中生、大学生曾在调查之前的一年里遭受过羞辱,其中包括嘲笑、捉弄等。
在LGBT未成年学生中,许多人害怕上学,约72%认为学校生活非常糟糕,尤其对于跨性别者来说。
法国教育部表示,只有少数学生在遭受歧视后勇敢说出自身遭遇,教学机构应能辨明情况,不能放任学生孤立无援。针对同性恋、跨性别群体的歧视,可能导致他们自我封闭、课业退步,甚至出现辍学、自杀等后果。
法国前教育部长布朗凯(Jean-Michel Blanquer)曾强调,会读、会写、会算数、懂得尊重是法国小学教育的四项重点,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人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SOS反恐同协会(SOS Homophobie)表示,2017年法国校园内的恐同事件比前一年增加了38%,这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受害者面对的痛苦现实,其中包括:自我贬低、辍学等。更糟糕的是,与异性恋群体相比,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年轻人的自杀风险高出了4倍。
法国教育部发布保护跨性别学生措施
2021年10月1日,法国教育部通过官方公报上发布了一系列隐私保护措施,旨在关注校园中跨性别学生的权益,希望他们能在校园中被更好地接纳。
官方公报表示,“所有针对跨性别年轻人的接纳措施……必须遵从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意愿,且在基于倾听、支持、保护的三个原则上,制定专属措施”,“学校应欢迎所有的学生,并确保他们融入其中”。
在更换名字方面,若学生是未成年人,国民教育部要求征得家长的同意。这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教室、食堂、图书馆、电子教学平台系统(ENT)可以使用更换后的名字。但在部分国家级文凭考试中,学生不能填写使用名(prénom d‘usage),只能填写登记公民身份信息时的名字。
在着装方面,“尊重学生的服装选择、外貌也是承认跨性别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公告,学校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统一禁止或允许某些服装或配饰。
在使用卫生间、更衣室、宿舍方面,教育部列出了多种备选方案。例如:当学校没有男女混合卫生间时,校方可允许跨性别学生进入心理性别的卫生间。此外,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使用更衣室、集体浴室。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