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安乐死 法国迈出合法化第一步

【欧洲时报来米编译】法新社报道,法国关于“安乐死”问题的辩论已有20年之久。9月13日,法国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CCNE)就“安乐死”问题作出最新表态:在“严格”的条件下,可以合法“积极”协助死亡。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即宣布,启动关于生命终结的全民讨论,这是改变立法的第一步。

凑巧的是,法国电影新浪潮奠基人之一、导演戈达尔13日当天在瑞士接受“医疗协助自杀”,终年91岁。与法国不同,瑞士允许“医疗协助自杀”。2021年,瑞士最大的协助自杀组织“解脱”(Exit)帮助近1400人“安乐死”。

据悉,法国全民讨论将于明年3月得出结论,以期在2023年底之前改变“法律框架”。马克龙表示不排除议会途径,也不排除全民公投。安乐死合法化是马克龙第二个任期重要的社会改革议题,13日的行动是其启动的信号。

此前,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曾拒绝改变2016年的“克莱埃-利奥内蒂法”(Loi Claeys-Leonetti),即允许医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属意见的情况下,为极其痛苦、预期寿命即将结束的绝症晚期患者实施“深度而持久的镇静措施”。但“克莱埃-利奥内蒂法”禁止安乐死和辅助自杀。

但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13日发表的意见表现该机构在这一问题上改变了态度。意见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积极协助死亡”是符合伦理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忍受治疗痛苦的患者。但该机构同时警告说,这种行为只能在“严格”条件下进行。伦理委员会给出意见之后,下一步程序将由立法者负责。

积极协助死亡的申请者必须由当事人“自由、知情、强调”的方式提出,然后在“合议程序”中进行分析,以证明患者的痛苦无法减轻。而且,所涉及的护理人员必须能够援引职业道德条款(clause de conscience)拒绝帮助患者死亡。

与之前一样,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也坚持姑息治疗的重要性,强调关于生命终结的辩论绝不能局限于安乐死或协助自杀的问题。

此外,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内部并非意见一致,某些成员对“积极协助死亡”持保留态度。报告员Alain Claeys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这个观点引起了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的争论,我认为法国社会也是一样(因此争论)”。

近年来,欧洲的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改变了立法,以严格的方式授权安乐死,但该议题在法国分歧很大。

马克龙在这个问题上长期采取谨慎立场。“我的个人意见并不重要”,他在9月12日还这样表示,尽管马克龙过去曾表达过对比利时模式的兴趣。

在马克龙的第一个五年任期内,生物伦理法案中没有出现关于协助死亡的内容。随着安乐死的概念越来越被公众舆论和政治世界的一部分广泛接受,马克龙决定重启这个议题。

尊严死权利协会(ADMD)前主席Jean-Luc Romero-Michel认为,政府成员的“绝大多数”将支持该法案。

2021年4月,议员Olivier Falorni提出法案后,国民议会已经对其进行了辩论。但因为数以千计的修正条款,法案审查没有成功。左派和部分中间派基本对该法案持支持态度,但右派中的保守分子和极右派对其持强烈反对态度。

此外,护理人员也发出警告,十几个与临终有关的专业学会也表达了担忧:改变立法可能引发一系列职业道德和伦理后果。

“安乐死”法语为“euthanasie”,来源于古希腊语eu和thanatos,eu是“美好”的意思,thanatos是死亡。为帮助病人解脱身心痛苦,医生通过医学手段如注射药物或停止治疗,致病人死亡。

安乐死从操作方式来分大致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医疗协助自杀”和“被动安乐死”。通常人们提到的“安乐死”一般指的都是“主动安乐死”,它和“医疗协助自杀”的目的都是致病人死亡最终为其解除痛苦,但方法不同,后者指医护人员给予病人相关药物,自己结束生命。“被动安乐死”指的是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编辑:冬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