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买房者欲哭无泪:我只想有个家!法国一半房贷申请被拒为哪般?这是最坏or最好时机?

【欧洲时报橙子编译报道】最近,法国房地产业的一个调查数据在买房者当中掀起轩然大波——根据Opinion System的调查报告,现在几乎每两份买房贷款申请中就有一份被拒。

这些贷款申请被拒的买家本来以为只是自己而已,没想到,大家都这样——成千上万的买卖就这样黄了!

看来,流年不利,买房不顺啊!

二分之一房贷申请被拒!

确切地说,根据Opinion System的数据,有多达45%的买房贷款申请被拒——这对成千上万有买房刚需的法国市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图源:francetvinfo.fr/JEAN-LUC FL?MAL/MAXPPP

获得贷款变得越来越困难,在2021年犹豫了一下的人这时心里苦啊!

要知道,“遥想”2021年,那是买房信贷欣欣向荣的一年,全年有120万套住房的买房贷款申请成功通过。

但突然就变脸了,根据法兰西银行的估计,2022年七月份,只有有近220亿欧元的房产贷款被发放,这比五月份少了50亿欧元。

简单来说,七月比五月减少了22.7%的贷款,照这样的速度递减,让人真是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大家都贷不到款了?

我只想要有个家!

尤其是,被拒者中有大约一半是30-55岁的人,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看来,生活着实不易啊。

这位市民在线求助——贷款被拒,怎么办?

图源:Twitter

这位也是一样惨,准备了厚厚的资料,还是被拒了,被拒了还是懵的——

图源:Twitter

房产中介机构也不好受,由于越来越多的买房贷款申请被拒,买家不得不推迟购房计划,有些人甚至完全放弃了。

图源:LeParisien/Olivier Boitet

这些可是真的需要买房的人啊,有人表示:“我只想有个家,这么难吗?”

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机?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买房贷款申请被拒呢?主要障碍来自于Taux d’usure的限制。

Taux d’usure利率上限/

Taux d’usure,也就是利率上限,即包括利率(taux d'intérêt)、保险(assurance emprunteur)、担保费(frais de garantie)、文件费(frais de dossier)等在内的最高利率,超过这个上限银行就无权放贷。这一数字每三个月修订一次。

也就是说,这是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最高法定利率,45%的贷款申请正是因为贷款整体利率超过了这一利率而被拒绝。8月17日,法国银行保险中介协会(Afib)主席杰罗姆·库桑诺(Jérôme Cusanno)做客电视节目,对此进行了解释。

Jérôme Cusanno(图中右下角)做客电视节目。图源:bfmtv

他说:“这个利率由法兰西银行(la Banque de France)每季度给出,任何银行都不能超过这个利率放贷。”

7月1日,利率上限(还贷时间20年或以上)被提高到2.57%(比上一季度增长0.17%,但还不够,具体看后面的图表)。

但目前的问题是,将各种费用加到房产贷款的成本中,很快就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一上限,这导致了贷款申请被拒绝。

图源:Twitter

我们用图表来解释一下:

下图中深红色线是利率上限(还贷时间20年或以上)的变化趋势,从2017年1月到2022年8月以来,总体是略有下降,从3.37%降到了2.57%;

下图中浅红色是平均利率(还贷时间20年)的变化,从2017年1月到2022年8月以来,总体是略有上升,从1.60%涨到了1.70%

图源:LeFigaro

这时,你会觉得,利率上限还是高于平均利率啊,问题在于,平均利率涨了,利率上限按道理也应该提高,这样,贷款申请才可能按往常数量通过。

再来看一张图表,你就更明白了——房价的变化。

从2021年七月到2022年六月,房价整体来说是上升的。

图源:LeFigaro

So,平均利率上升了,房价也上升了......几乎所有相关趋势都在涨,那么,决定发放贷款的利率上限也应该跟着上升才是,但其实却下降了——贷款申请当然就被卡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要贷款买主要住房的人来说,难上加难啊!对此,杰罗姆·库桑诺建议道:“对于那些有买房需求又一定要贷款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不需要贷款买房的人来说,也许没什么影响,甚至可以少一些“竞争对手”呢!

所以,这是买房最坏的时机,却也是最好的时机!完全因人而异啊!

其实,在哪里都一样,安居是我们的梦想——

呃......不好意思,想太多了!

其实像这样就很好——

你的梦中情房,又是什么样的?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足矣。

欧洲时报法国版微信公众号:francezone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