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法国恐同人数翻番,谁才是“网暴受害者”?

【欧洲时报】“我要杀了你,你这个肮脏的基佬!”“你不配活着!”

近日,法国内政部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法国接到针对LGBT人群的侮辱、威胁或攻击的投诉在五年内翻了一番。这个数字比2019年(Covid-19危机之前)增加了12%,比2020年增加了28%。

2021年,法国警方和宪兵队记录了2170起针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的犯罪和罪行。除此之外,还追加了1620项罚款,其中超过90%是针对侮辱或诽谤罪。

对于这些惊人的数字,让-饶勒斯基金会(Fondation Jean-Jaurès)的LGBT+观察员弗洛拉·博尔特指出,“这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Insee的Cadre de vie et sécurité(CVS)调查显示:只有20%的LGBT受害者在“受到攻击或威胁”时提出投诉,5%在“受到侮辱”时提出投诉。

SOS同性恋恐惧症协会(SOS Homophobia)主席Lucile Jomat解释:“部分人选择忍耐的原因是‘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感到丢人’。即便鼓起勇气报警,警方也只是简单谴责一下对方,试图将影响将至最小化。

(图片来源::pexels)

疫情使LGBT群体更加脆弱

在SOS同性恋恐惧症协会的也发现,近几年的疫情也让LGBT群体更加脆弱。

尤其是一系列的封城、宵禁政策,关闭了许多对LGBT群体开放的文化场所,使他们无处可逃。

Lucile Jomat说:“很明显,这些群体因为过于明显的外在特征而被周遭人攻击。有些攻击是无意识的,有些则是故意的伤害。这也造成了LGBT受害者的心理创伤。”

2021年,一名来自里尔(Lille)的年轻学生和一名来自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学生相继自杀身亡。令人唏嘘的是,他们都是跨性别者。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伤害”。

“他们轻则朝我吐口水,重则语言攻击、殴打甚至强奸我。”一位匿名接受调查的LGBT成员说,“这些攻击随时随地发生,校园、商店或者警察局。”

另一位跨性别者也讲述了自己在政府机关遭遇到的歧视:“工作人员拒绝给我更改名字。”

暴力、歧视无处不在

如果说公开、接受LGBT群体是一种心理挑战,那么在40年前,这则是一种法律挑战。1982年,法国将“认同同性恋者的年龄”从21岁降低到18岁,首次明确了人人平等的观念。2013年,法国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但尽管有了法律的保护,包括同性恋在内的LGBT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Bernard Bousset是最后一位因同性恋而被判刑的法国人,他在某次采访节目中也证实:在LGBT群体的生活里,暴力、歧视无处不在。

暴力的邻居

即使在家里,LGBT人也无法躲避人们的侮辱和欺凌。

去年,由LGBT警察和司法人员创建的FLAG!协会向成员们公开收集了“特别痛苦的证词”。

其中,许多人长期遭受着邻居们的同性恋仇恨攻击,部分人甚至产生了绝望的自杀念头。

生活中的偏见

类似的歧视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数不胜数。

在FLAG!协会向LGBT成员征集了“你在日常生活中遭受过的歧视”问卷中,有这么几个典型事例。

“在药店里,药剂师拒绝出售艾滋病毒的自检盒子。原因是,他说‘我们没有那种客户。’”

“我曾在夜总会里看到保镖驱赶了几个男人,理由是看见他们在接吻。”

监狱里的歧视

“对LGBT人群的刻板印象和先入为主的想法在法国仍然存在”,全国人权咨询委员会(CNCDH)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特别指出,“尤其在监狱里,对这类人的虐待和暴力事件更多。”

委员会警告:“监狱里存在‘过度男性化的文化’,狱警有时会对同性恋者和跨性别女性产生歧视偏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委员会建议任何跨性别被拘留者“能够选择被分配到与其性别认同相对应的机构或地区,无论是否发生了公民身份的改变”。

LGBT群体的反击

面对这些生活中的暴力歧视问题,法国国际特赦组织负责LGBTI+问题的法学家塞巴斯蒂安·图勒(Sébastien Tuller)认为,法国反对恐同行为的力度仍然不够。

因此,越来越多的LGBT人士开始了自卫反击。

在法国中南部城市——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一位跨性别的物理和化学教师蒂莫西·库拉多(Timothée Curado)在TikTok展示他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帮助年轻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取向。

在阿尔卑斯省的古尔东(Gourdon),一家名为Léo-Ferré的高中在5月份开展了一次“反对同性恋恐惧症”的校园活动。

学生们组织了关于LGBT电影放映活动,老师们则向大家分发关于LGBT的相关书籍,学校食堂也制作了别致的“彩虹餐”。最后,全校师生们穿上了代表LGBT的彩虹衬衫,一起摆成“心形”的造型合影。

法国球星因“恐同”遭网暴

在5月17日“国际反恐同日”的法甲比赛中,来自圣日耳曼球队的成员伊德里萨·盖耶(Idrissa Gueye),因拒绝穿支持LGBT的T恤而退赛。(虽然官方解释是,他因伤病退赛。)

这次的退赛引发网民大规模声讨。

一个反对体育界恐同的组织Rouge Direct敦促法国足球当局对耶进行制裁。

同时,法国政治家Valérie Pécresse发声斥责:“对于我们的年轻人来说,足球运动员,尤其是巴黎圣日耳曼的球员,是身份的象征。他们有责任以身作则。Idrissa Gana Gueye不愿加入反对同性恋恐惧症的斗争,这种行为不能不接受惩罚!”

但是,也有人为这名运动员抱不平。比如他的祖国——塞内加尔的总统Macky Sall:“我会站在Idrissa Gana Gueye身后支持他,他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其宗教信仰必须得到尊重。”

这次的事件也让我们思考:当“宗教信仰”与“身份认同”产生冲突时,应该站在哪一方?谁又是遭受无端谩骂的网暴受害者?

欧洲时报法国版微信公众号:francezone

(编辑:顾砚)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