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包粽子、赏古乐、学国画 卢沙野大使寄语文化交流 多国友人中使馆共度端午佳节

【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巴黎报道】“先折好粽叶,再把糯米和红枣放进去,用粽叶这样包起来,再用线系住。”中国驻法使馆的厨师耐心手把手教这位女学生包粽子。“这样用笔,墨有层次,花朵就显出来了。”艺术家李中耀指点学习画国画……6月3日,适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国驻法国使馆举办“粽叶飘香话端午”专场活动,邀请法国政、商、教、科、文界人士、多国驻法使节、“汉语桥”比赛法国预选赛优秀选手及其家属等80余人,现场欣赏音乐、书画展示并参与包粽子互动,学习国画,“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共度端午佳节。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和夫人王立文、陈力公使及使馆各部门外交官出席并同来宾进行交流。

卢沙野大使致辞。

卢沙野大使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既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天时观念和家国情怀,又寄托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以自身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历史告诉我们,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没有出路,“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没有未来,单一文明“一统天下”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前世界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强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从各种文明中汲取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法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都具有兼容并蓄的优秀品格。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历来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巴黎时隔百年将再度迎来夏季奥运会,中法也将庆祝建交60周年,并共同举办因疫情推迟的中法文化旅游年。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16岁的马嘉俐出生3个月就被爸妈带到了上海生活,在中国15年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现在正读高一。她向记者表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非常享受在中国的生活,她还熟练地向记者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爱国诗人屈原沉江,爱戴他的民众用粽子驱赶大鱼,为了保住屈原的遗体,所以现在人们现在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马嘉俐的妈妈也和女儿一起来到使馆,她是律师,在上海、北京有律师事务所,疫情后回到法国。受疫情影响,最近没能回到中国。卢沙野大使表示,中国政府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精准的防疫措施,努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也为大家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中国也为工作、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员流动会逐渐恢复正常。

卢沙野与白林等亲切交谈。黄冠杰摄

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她表示,自己在中国做大使的时候就举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法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直至当代文化艺术在法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法国的也一样。当前,受疫情影响,人员往来受到暂时的影响,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往来自由,中法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会进一步加强。

在使馆多功能厅,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为来宾们带来“沉浸式”体验。旅法艺术家韩健一曲古筝《战台风》气势磅礴,古琴乐队合奏《秋麒麟》中西合璧,书画艺术家李中耀、李晓红夫妇首次联袂泼墨绘牡丹“春色满园”吸引了大批中国书画爱好者,他们也现场指导,许多嘉宾兴致勃勃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画起来;使馆厨师包粽子演示,学者众多。

这是疫情以来,中国驻法使馆举办最大的专场活动。来宾们品美食、赏艺术、学技艺,纷纷表示很荣幸在端午佳节走进中国使馆、感悟中华文化,专场活动亮点纷呈、意涵丰富,暖心感人、启迪心灵,期待使馆今后举办更多“面对面”文化交流活动。

(编辑:冬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