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新闻“全欧了”:什么怨什么仇?给蒙娜丽莎脸上抹奶油?

【欧洲时报李璟桐5月30日编译报道】每件稀世珍宝的背后都有不凡的故事。这不,卢浮宫镇馆之宝——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又有“更新”了。


《蒙娜丽莎》被袭击。(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乔装戴假发 只为接近“她”

29日,在卢浮宫博物馆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前,发生了令所有观众目瞪口呆的一幕:一名“老妇人”突然从轮椅上站起,扔掉假发,手拿蛋糕冲向画像。在试图砸破保护画像的玻璃未遂后,便在玻璃上疯狂涂抹奶油蛋糕。

此“妇”的真身其实是一个身着女装、头戴假发的男人。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带走,并清理了玻璃上的奶油。该男被带走时冲着惊呆了的人群大喊:“想想地球吧,让艺术家们都考虑考虑地球!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最后他还补了一句:“想想我们的星球!”


袭击画作的男子。(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事发突然,目击者众多,许多人举起手机,一边惊呼一边拍下他的疯狂举动,不少人还将视频上传到了网上。


工作人员收拾现场。(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目前,该男子的身份和破坏原因都尚不清楚。幸运的是,名画有防弹玻璃保护,因此毫发无损。这块玻璃是卢浮宫2019年为《蒙娜丽莎》新装的。据称,《蒙娜丽莎》是全球保护系数最高的艺术品,这块玻璃不仅安全还更透明。

《蒙娜丽莎》在1962年的保单价值为1亿美元,被《吉尼斯纪录》认证为史上最贵保单,但法国遗产法规定《蒙娜丽莎》不能被交易,只能作为卢浮宫的一部分。

“她”传奇的不只是微笑

“人红是非多”,对于艺术品来说也是一样。像这样的“意外”,《蒙娜丽莎》已遭遇过不止一次了。

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当时一位俄罗斯游客将一个陶瓷马克杯扔向玻璃,但并未打碎玻璃;1974年,《蒙娜丽莎》画像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展出时,一名女子将红色油漆泼向这幅画,幸运的是,画像也没有损坏;1956年,一名男子曾向其泼洒酸性溶液,另一名男子还投掷了一块石头……


5月11日,人们在参观《蒙娜丽莎》。(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事件则是最有名的一段故事。

1911年8月20日,32岁的意大利人文森佐·佩鲁贾(Vincenzo Peruggia)到卢浮宫做杂工,闭馆时潜入了卢浮宫储藏室。第二天,他趁着闭馆的时机将画作藏在衣服里带出了博物馆。由于他曾在卢浮宫中做过油漆工,且当时负责给《蒙娜丽莎》等画作周围安装玻璃柜,因此他对馆内设置十分熟悉,非常轻松地完成了偷盗。

两年后,佩鲁贾以为风头过去,打算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时,被仍然在调查此事的警方逮捕,这幅画才得以“完璧归赵”。

果然,《蒙娜丽莎》的传奇不只是微笑。

(编辑:李十)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