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4月12日夏莹编译】法国大选10日进行了首轮投票,排名前三的马克龙、勒庞和梅朗雄的得票率表明,法国的政治格局正在重新调整。
这是4月1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总统选举候选人的竞选海报。(图片来源:新华社)
法国政坛出现“新的色彩平衡”
法国《十字架报》(La Croix)报道,五年前马克龙当选后开始的政治重组正在加剧。4月10日第一轮总统选举的结果不仅反映了新的色彩平衡,也反映了主角的变化。
2017年大选,有四名候选人脱颖而出,其中右翼候选人菲永获得了20%的选票。社会党候选人哈蒙以6%的支持率远远落后。现在,脱颖而出的候选人从四个缩减为三个,即马克龙、勒庞和梅朗雄。共和党候选人佩克雷斯经历了与5年前的哈蒙同样的命运,而雅尼克·雅多在整个竞选活动中似乎都没能将绿党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和2020年法国市政选举中的表现“再上层楼”。
三个候选人代表三种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这一结果是三重“有效投票”的结果。
尽管极左翼领袖梅朗雄第三次因微弱差距未能进入第二轮,但还是成功地让很多人接受了他的政治想法,他扮演左翼联盟候选人的策略得到了回报。
至于2017年菲永的选民,他们在勒庞和马克龙之间站队,这两个候选人都在寻求确保自己进入第二轮投票。但10日晚上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是暂时性的。
对于高级公务员、巴黎政治学院的教师、散文家大卫·贾伊兹(David Djaïz)来说,马克龙-勒庞-梅朗雄的三人组代表了政治格局的新路线:左派和右派从大的纲领性方向主宰舞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一个像许多民主社会一样面临身份危机的国家,每个候选人都体现了不同的生存方式,”贾伊兹分析道,马克龙的乐观,勒庞的保护性封闭,梅朗雄的革命特质,产生了三种意识形态观点:“共和前进党代表的经济和文化自由主义,国民联盟所代表的经济和文化保护主义,以及不屈的法兰西代表的经济保护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
第二轮:平民阵营VS精英阵营
对另外一位极右翼候选人泽穆尔的投票仍然有一定的意义。贾伊兹认为,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应该被定义为“文化保护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它反映了一种过于薄弱的社会学现实,无法影响政治格局。这位研究人员预测:“第一轮投票的结果证实了政治格局的重组,这三个阵营的构成注定会持续下去。”
第二轮选举将于4月24日开始。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谁将占据上风,这是勒庞所押注的。她打出了平民阵营对阵精英阵营这一张牌,用来团结梅郎雄的选民,阻止马克龙当选。根据贾伊兹的说法,这一策略将面临这些选民之间的本质差异,他们在移民控制或再分配政策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另一种选择是开放,即马克龙团结左翼选民。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