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周周编译报道】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其葡萄酒消费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根据法国公共卫生局2020年报告,法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第六。在葡萄酒文化影响下,那些不爱喝酒的法国人则压力山大,有些人不得不假装喝酒,来逃避令人尴尬的葡萄酒社交文化。
“只要拒绝喝酒,气氛就变尴尬”
根据欧洲统计局2019年数据,大约有23%的法国人没有喝酒习惯。“我不喜欢吃苦的和酸的东西,所以我不喜欢喝酒,就像不喜欢吃橙子和柚子一样。”72岁的Sandra是一名退休法务人员,她向《费加罗报》记者坦言,自己从没有开心地喝过酒,每次为了不破坏聚会气氛,被迫抿几口。
特别是近些年来,Sandra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每当Sandra告诉别人自己不喝酒,聚会气氛就会突然变得尴尬。在场所有人都会显得特别惊讶,然后不断追问为什么。“如果你说不喜欢酒的味道,没人会相信。只要我拒绝喝酒,大家都会同情地看着我,好像我有病一样。”Sandra感叹道,“我不需要为穿了条红裙子做解释,为何却要解释不喝酒的原因。”
“不喜欢喝酒,完全是出于我的天性,我没有得病,我生来就是这样。”Sandra气愤道:“现在,我只能点一杯酒,假装一直在喝,这样就不用给劝酒的人做解释了。不然,实在太累了。”
其实,在过去的60年里,法国酒精消费量呈直线下降。根据法国毒品与毒瘾观察所(OFDT)数据,1961年,法国15岁以上人群人均酒精消费量是26升,到2020年,这一数值降到了10.4升。
尽管酒精消费量不断下降,社会学家Ludovic Gaussot表示,在法国这样一个葡萄酒大国,葡萄酒被认为是法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无论不喝酒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做出解释。”
不爱喝酒的都是奇葩?
埃克斯-马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Gregory Lo Monaco解释说:“在法国,不喝酒的人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他违背了一种‘社交规范’。因此在团体中,不喝酒的人可能会遭到嘲笑、羞辱甚至被排斥。”
《费加罗报》感叹道,在法国社交场合,拒绝喝酒似乎是一场未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斗争,因为喝酒和不喝酒的人之间仿佛拥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28岁的Jean就遇到了类似情况。“我的朋友都接受了我不喝酒的选择,但一些新认识的朋友往往会坚持劝酒。他们总是说‘喝点酒又不会要你的命’。”Jean感到选择不喝酒仿佛是被禁止的,特别是和朋友在酒吧,如果点无酒精饮料,有时连服务员都会来嘲讽几句。
社会学家Ludovic Gaussot分析道:“因为醉酒后可能面临失态的风险,而不喝酒的人完全不用承担这一风险,因此他们往往会被认为性格拘谨或有秘密要隐藏。”
不喝酒就不是真男人?
面对饮酒压力,法国男性处境可能会更艰难,因为这还涉及男子气概的问题。社会学家Ludovic Gaussot认为,“将男子气概和饮酒联系在一起,自古至今都如此。不喝酒的男性,其性别身份有时也会受到攻击。”
上文提到的Jean就坦言,有次在酒吧,一名服务员在给他可乐的时候直接嘲讽道:“这是给同性恋的可乐。”
Rapha?l是一名宪兵队员。由于不喝酒,他很快被同事排挤,因为宪兵队职场交友环境就是“一群男人,一边勾肩搭背一边大口喝啤酒”。在一次聚会上,有名同事还因为他不喝酒对他恶言相向,在酒精作用下甚至还想打他,之后,Rapha?l都尽量不参加同事的聚会。
法国人开始反思“酒精社交文化”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反思,是否酒精是聚会或是结交朋友的必需品?
2013年,英国Alcohol Change UK组织发起了“一月无酒月”活动,旨在鼓励人们在年底假期后尽量减少喝酒,恢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个活动也逐渐得到法国年轻人的拥护。越来越多法国人发起“一月无酒”挑战。
Zoe在大一时,因害怕被同学排挤,只能每次参加聚会时硬着头皮喝上几杯,导致第二天上课总是头痛难耐,无法专心学习。直到她的母亲被检查出癌症后,她决定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让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一开始,她很害怕遭同学排挤,被同学认为是不喝酒的怪胎,但她母亲不断开导她,告诉她即使不参加通宵派对,依然可以结交朋友。逐渐地,Zoe摆脱了“酒精社交综合征”,她向记者坦言自己交到许多朋友,“不喝酒”的压力也逐渐减小,“我的朋友都明白,即使不喝酒,我也是个正常人。”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