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法媒:法国教育平等只是一个“信口承诺”

【欧洲时报9月3日贾言编译】法国《世界报》(Le Monde)日前刊发社论文章指出,近20年来,国际调查表明,法国是社会出身对学生所受教育轨迹影响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这是共和国公约中的一道“伤痕”,无论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贫、富学生之间不平等

文章开篇称,告诉我你住在哪个街区、你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和他们出生地,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否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目前,法国正值新学年开学,从幼儿园到高三年级共有1240万学生重返校园,毕竟疫情阴霾未散,疫情持续以及其给学校会带来的具体风险还是让人有些担忧,不过,这些合理的担忧不应该掩盖国民教育长期存在的严重弊病:在贫、富学生之间造成的不平等。

9月2日,在法国南部小城昂蒂布,孩子们在开学日返校。(图片来源:新华社)

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幻想其以公立学校占主导的集中管理教育体系一定是平等的,尽管在这一体系下,教师的分配不受学校负责人的左右,学生上学遵循学区分配择校。然而,20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期组织的PISA调查则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教育平等方面并不比智利或罗马尼亚做得好

文章表示,法国是社会出身对学习成绩和教育轨迹影响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尽管法国在教育领域的预算投入要大得多,但是,它在教育平等方面并不比智利或罗马尼亚做得好,其中成绩差的学生最为集中,而且有移民背景的学生与法国裔学生的成绩差距高于平均水平。来自中产、富裕以及白人阶层家庭的孩子在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已经过高。在入学门槛最高的10%高等教育机构中,几乎有80%的学生是高管和教师的子女。

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弗朗索瓦·杜贝(François Dubet)的说法,这是众所周知的真正“社会达尔文主义”(darwinisme social)体系。通常,经验不多的教师会被分配到教学条件最困难的学校,教育预算优先考虑保证精英教育,尤其是维持“小圈子”式的学生分配机制绕过了混选入学规定。对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混选入学既有益于学会和睦共处,也有助于树立远大学习目标。

国家优先事项

文章直言,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没有一届政府真正致力解决共和国公约中的这一“巨大伤痕”问题。现任政府并没有无动于衷: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留级,出台巴黎高中学生分配新规,设立高考后(postbac)教育奖学金配额,设立一个对平民更开放的机构取代过去的国家行政学院(ENA)。但是,教育平等,这一关键性问题,应该被视作国家优先事项。这需要坚决果断的政策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和社会多样性之间重新平衡预算。

9月2日,在法国南部小城昂蒂布,学生们在教室上课。(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存在多项解决方案:重新划分学区、合并初中、让条件差的初中与条件好优越的高中结对、就像在住房领域一样设立混合教育门槛、增加学生分配标准的透明度。这些举措实施并不容易:对在现行制度中受益最大的选民来说,并不是很受欢迎,他们更倾向于投票决定,类似措施也可能会打乱教师目前实行的教学实践。

文章最后指出,一项反对教育“分裂主义”、支持教育平等的法律仍有待进一步构想。新学年开学之际,也是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有利时机,更何况目前又恰逢总统大选前夕,与此相关的国家关键问题已摆上桌面,此时不正是发起相关讨论的好时机吗?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