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5月5日秋狸编译】2021年5月5日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传奇人物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逝世2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既令人钦佩又充满争议的皇帝,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5月5日星期三前往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参加其逝世20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
两派争吵不休,马克龙决心纪念拿破仑
法国广播电台欧洲一台(Europe1)报道,马克龙届时将在历史学家、拿破仑问题专家让·图拉尔德(Jean Tulard)发言之后发表演讲,并将在当日下午与学者和中学生们一起举行纪念仪式,“直面”与“审视”拿破仑留下的历史遗产。接下来,他还将亲赴巴黎荣军院,在圆顶大堂内的陵寝献上花圈。
在是否举行拿破仑纪念仪式这个问题上,马克龙连月来备受压力。左派抨击这位著名历史人物是“偏执狂”与“暴君”,认为对这样一个人物大加纪念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意义。但最终,马克龙抵抗住了这些呼声。“马克龙不会回避。”爱丽舍宫强调,与前几任总统不同,马克龙承诺过要纪念拿破仑,他就会去做,就像他对待阿尔及利亚与卢旺达的态度一样。
2020年1月16日,“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国际展厅开展,这是巡回展上展出的展品“战马上的拿破仑”(1月16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拿破仑统治时期内的种种争议言行,纪念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有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两个世纪以来,右派赞扬其政治遗产与领导能力,左派则强调不能遗忘其独裁作为、厌女倾向与恢复奴隶制的错误决定。
马克龙是否要通过此仪式传达出某些政治信号?这个问题引人关注。对此,马克龙的亲信解释,仪式“是(为了)纪念不是庆祝”,“共和国只是希望取其精华”。
也有消息称,不排除马克龙会在纪念拿破仑后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以保持“不偏不倚”。
拿破仑留下了哪些“精华遗产”?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英国圣赫勒拿岛(Sainte-Hélène)流亡时去世。200年后,这位法国皇帝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
法兰西第24电视台报道,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留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遗产:《民法典》、荣誉军团勋章、高中毕业会考、街道编号、垃圾收集、经济协会、高等师范学校,凯旋门……长长的名单几乎没有尽头。
拿破仑最重要的遗产都有哪些呢?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民法典》或者说《拿破仑法典》。这部巨制不仅在当时广泛应用于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即使在拿破仑帝国陨落后,依旧成为很多国家立法的蓝本。对于《民法典》的重要性,拿破仑本人在圣赫勒拿岛流亡时期的话就可证明:“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2020年7月6日,参观者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欣赏画作《拿破仑加冕》。(图片来源:新华社)
拿破仑的霸权并不总是通过武器或殖民化实现的,他还通过征服人心来传承他的遗产。除了《民法典》外,他生前输出的整个法国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就是构想国家的方式在欧洲多国都深入人心,至今波兰的国歌中还可以找到拿破仑的名字。
但拿破仑留给世界的遗产除了他的具体成就,更激励人心的是他建立第一帝国的精神。这种提倡平等、社会进步和世俗主义的“新风”吹向了西班牙甚至拉丁美洲,激励着千里之外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从墨索里尼到希特勒,拿破仑的独裁行为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灵感之源。而作为一个专制的统治者,他的神话也体现在艺术中,建筑、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都被他用来宣传帝国的荣光。
另外,拿破仑本人大起大落的传奇生涯本身即是一个浪漫主义英雄形象,不仅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也如法国诗人皮埃尔-安托万·勒布伦(Pierre-Antoine Lebrun)所言,是“诗人最肥沃的缪斯”。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