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阿斯利康疫苗“血栓论”接近“实锤”

【欧洲时报原野编译】4月6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一名负责人确认阿斯利康/牛津新冠疫苗与血栓形成有关联。这无疑是对欧洲疫苗接种工作的又一次打击。当日,法国继续大力推进疫苗接种战略。同时,重症患者的增加进一步加大医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当日,法国医院新增重症患者632人,现存重症患5626人,较前一天日增多348人。

6日(周二)出版的意大利《信使报》(Il Messaggero)报道,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疫苗战略负责人卡瓦列里(Marco Cavaleri)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说,(血栓)的确和(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有关联。但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反应,我们尚不清楚。”

卡瓦列里透露:“简而言之,我们(欧洲药品管理局)将在未来几小时宣布(疫苗和血栓)有关联,但我们还得进一步搞清楚(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欧洲药品管理局:尚未有定论

不过,据法新社报道,欧洲药品管理局在周二当天晚些时候宣布,针对多国上报的血栓病例,该机构仍在对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是否与血栓形成有潜在关联进行评估。

欧洲药品管理局安全委员会在给法新社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尚未有定论,评估审查仍在进行中……审查一旦结束,我们将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结论”。据悉,欧洲药品管理局将于本周三(7日)或周四(8日)发布新公告。

世卫:阿斯利康疫苗益处远大于风险

3月18日,欧洲药品管理局称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有效”,接种益处大于风险。此前叫停阿斯利康疫苗的欧洲各国纷纷恢复接种。不过,欧洲药品管理局同时承认,阿斯利康疫苗或与罕见血栓形成有一定关联,将于本周更新接种建议。

对此,世卫组织监管和资格预审部主管罗杰里奥·加斯帕(Rogério Paulo Pinto de SáGaspar)4月6日重申,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益处“远大于”风险。

加斯帕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阿斯利康疫苗可有效减少新冠死亡风险,他还批评说,专家和媒体有“过度强调”疫苗风险的倾向,应平衡利弊。

法国4例死亡英国7例死亡

法国国家医药安全局(ANSM)在4月2日发布的最新通报中指出,在3月19日至25日的一周,新增3例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发生非典型血栓栓塞的病例,2例死亡。截至目前,法国已出现12例阿斯利康疫苗血栓病例,其中4例死亡。

ANSM指出,所有病例均为静脉血栓,位置非典型(多位于脑部,也有位于消化系统),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凝紊乱。

ANSM强调,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若出现头晕,头痛,视线模糊,恶心/呕吐,呼吸短促,胸、腹剧痛,下肢红肿或冰凉,以及皮肤瘀斑等症状超过三天,应立即咨询医生。

4月6日,法国总理卡斯泰(中)视察设在法兰西体育场的疫苗接种中心。当日,位于巴黎郊区圣德尼法兰西体育场的疫苗接种中心正式开张。为推进疫苗战略,法国征用多座著名体育场馆为民众接种疫苗,同时,医务、救援机构人员上门为不方便出门的民众接种。(法新社图)

上周,法国图卢兹一名38岁女子在接种阿斯利康第一剂疫苗14天后,因血栓栓塞死亡。据悉,该女子生前没有健康问题,在接种疫苗不久后出现并发症,随后入院治疗,后被实施人工昏迷。目前该女子家人已向图卢兹检察院提起“针对未知加害人之诉”(plainte contre X),要求对其死因进行调查。

英国药监局(MHRA)也于上周六(3日)通报说,截至3月24日,在英国已注射的181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中,收到22例脑静脉血栓和8例血小板减少症报告,其中7人死亡。

血栓原因找到了?

《费加罗报》指出,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的静脉脑血栓病例非同寻常,因为99%的脑梗是动脉血栓;而更为特别的是,这些疫苗血栓病例往往还伴有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来说,血小板减少会导致血液难以凝结,因此更容易发生内出血而非血栓。

根据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最新数据,在已注射的92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中,出现62例非典型血栓病例,60岁以下人群风险为1:100000。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数据显示,法国年轻女性发生血栓的比例为1:10000,服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血栓风险增加1倍;服用第三代和第四代口服避孕药女性血栓风险增加3倍(2013年起已不再建议服用)。

目前法国的血栓病例多为55岁以下女性。但《费加罗报》强调,由于法国此前主要是为医护人员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而86.6%的护士是女性,所以并不能匆忙下定论。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在接种疫苗后形成非典型血栓呢?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Universität Greifswald)的Andreas Greinacher教授研究团队认为,这或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出于未知原因,一些人会在接种疫苗后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一方面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这些抗体与血小板结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吞噬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病人会同时出现静脉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症。这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伴血栓形成非常类似。

南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学教授Stéphane Zuily表示,虽然研究样本不多(仅9例),其中4例血清有抗血小板抗体,因此Andreas Greinacher教授的这一初步断定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他同时指出,这相对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有血栓风险的病人不用再担心接种疫苗会引发血栓,因为会发生这种免疫反应的人是极少数。

巴黎Tenon医院血液病科负责人Ismaïl Elalamy教授则强调,对于那些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病人,完全可以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使用抗凝药物来避免强烈免疫反应造成悲剧。疫苗引发的血栓病例非常罕见,不应过度担忧。

(编辑:夏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