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从“案”快进到“法”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文本“定稿”

【欧洲时报网】一波多折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当地时间2日,欧盟27国代表投票一致支持法案文本,标志着欧盟监管人工智能迈过了“最后的重大障碍”,从“案”到“法”的距离愈加靠近。

“找到完美平衡”27国全认可

新华社报道,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27国一致支持这一法案,说明他们认可“谈判者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说起来,这项法案从提出到经历各种协商、谈判,可谓一波多折。欧盟委员会早在2021年4月就提出了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中间历经多次谈判,直到去年12月,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终于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

据法新社的消息,达成协议签的谈判过程非常激烈,这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以全面的、基于伦理的方式监管人工智能这项快速发展的技术。达成协议后,布雷顿更是在社交平台X上称这是一项“历史性协议”。“欧盟成为第一个为人工智能的使用制定明确规则的地区。人工智能法案不仅仅是一本规则手册,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启动平台。”

不过,人工智能法案仍需要提交欧洲议会批准。如果获得批准,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其中一些禁止性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六个月后生效,与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相关的某些规则将从2025年起适用。

历经多年讨论 争议点在哪儿?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法案文本“定稿”之前,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文本内容存在异议,担忧法案对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严格监管将阻碍欧洲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新网消息,在此前围绕如何管控人工智能的讨论中,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议员一直寻求将人类利益置于相关立法的核心位置。此外,欧盟立法机构希望禁止在生物识别监控中使用人工智能,但部分成员国政府则希望豁免出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事目的的使用。

也有部分欧盟成员国担心,过多监管会损害欧洲人工智能企业在与外部企业、特别是与美国同类企业竞争时的“博弈能力”。不少欧洲科技企业表示,目前的规则过于严苛,不利于推动创新及欧洲本土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也可影响到普通人。英国《卫报》报道,上个月,欧洲刑警组织的顶级经济犯罪专家们表示,人工智能催生了新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脚本可一次锁定数千受害者。传统诈骗要花大量时间编造故事,诱使受害者入局,但人工智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可一次锁定无数受害者。

阻碍创新?法案长期效果待观察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为全球提供了全面、横向和具有约束力的人工智能法规,法案的规定和方法很可能成为其他国家在制定人工智能法规时的参考蓝本。但分析认为,尽管法案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治理带来巨大影响,但这一领域的长远发展仍需多方努力。

据北京《法治日报》消息,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正在准备完善监管手段。美国的立法者提出了两项独立的人工智能法案,其中一项要求美国政府在使用人工智能与人互动时保持透明,另一项法案则提出调研美国在最新技术方面是否仍具备竞争力。

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也从未缺位。在去年11月1日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的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中国代表指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加强技术风险管控,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鼓励各方协同共治,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

此外,国际社会有舆论称,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对人工智能的可持续监管,但强监管措施会对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带来负面效应,这份法案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