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俄军称打击乌国防工业设施 泽连斯基:乌将夺回顿巴斯地区

【欧洲时报网】俄罗斯国防部8月28日表示,俄军打击了乌克兰多处国防工业设施。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表示,乌军在哈尔科夫等方向击退俄军。

扎波罗热核电站频频遭袭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8月28日通报称,俄空天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了位于扎波罗热市的马达西奇公司的车间,乌克兰空军的直升机在那里接受维修。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科纳申科夫表示,俄军打击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一处储油库,该储油库负责为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军部队提供燃料。俄军还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了斯拉维扬斯克的乌军预备役训练中心。

此外,俄防空部队在顿涅茨克地区等地拦截了“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发射的炮弹,击落多架乌克兰无人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28日称,乌军在哈尔科夫、斯拉维扬斯克和阿夫杰耶夫卡方向迫使俄军撤退,在哈尔科夫和阿夫杰耶夫卡方向的俄军遭受了损失,乌军还在巴赫穆特方向多次击退俄军的进攻。

近期,扎波罗热核电站频频遭袭。俄罗斯方面8月28日发布公告称,乌军在过去24小时内两次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区域,共发射9枚炮弹。乌克兰方面称,俄军必须撤出扎波罗热核电站。俄罗斯国防部称,乌军发射的9枚炮弹中,有3枚落在2号特别建筑附近,该建筑内存放着核燃料以及固体放射性废料。在第二次炮击中,1枚炮弹落在6号机组区域,另外5枚炮弹落在6号机组泵站对面,该泵站为核反应堆提供冷却剂。俄国防部称,实施炮击的乌军阵地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马利耶夫卡地区,俄军使用火力回击并压制了乌军的开火。

此外,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的埃涅尔戈达尔市地方政府28日表示,乌克兰一架无人机在扎波罗热核电站上空被俄军击落,其目标是核废料储存设施。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将抵核电站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8月29日宣布,派往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视察的专家组已经启程,定于本周晚些时候抵达。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访乌专家组由14人组成,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率领,将评估扎波罗热核电站近期遭受炮击所致损害、站内工作环境安全性,并将“开展紧急防护活动”,防止核材料流出。

乌克兰能源部说,“出于安全原因”,不会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视察核电站行程置评。

扎波罗热军民政府负责人巴利茨基29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我们准备好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团,我们已做好准备为他们提供完全的安全保障,我们准备保障他们进入核电站和邻近地区,以便他们能够评估真实情况,检查到达位置并确认炮击来自乌克兰控制的领土,核电站附近没有部署武器,尤其是重型武器。主要问题是乌克兰是否准备好在代表团停留期间遵守‘静默制度’。”

乌国民警卫队副司令职务被解除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和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8日晚间视频讲话时称,乌将重新控制所有被俄军控制的领土,包括夺回目前几乎完全被俄军控制的顿巴斯地区。

据塔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官网8月28日发布泽连斯基签署的命令,宣布解除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副司令斯波达尔的职务。命令里没有说明解职的具体原因。斯波达尔在2014年5月被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任命为国民警卫队副司令。

同时,《乌克兰真理报》8月28日援引乌克兰总统府消息报道,当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集国防和安全部门的代表举行了闭门“机密”会议。武装部队、情报机构、国防部、内政部、乌克兰安全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报道称,与会人员听取了有关前线作战情况的信息,讨论了安全和国防问题。此外,会议还关注了乌克兰军队的需求以及与乌克兰国际伙伴在各层面协调的问题。

俄方:还有一名乌公民参与了杜金娜遇害案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8月29日称,乌克兰公民齐加年科伙同沃夫克参与了杜金娜遇害案。

香港中通社报道,齐加年科于7月30日经爱沙尼亚抵达俄罗斯,并在杜金娜遇害前一天离境。齐加年科向沃夫克提供了假车牌和冒充真实存在的哈萨克公民扎伊科的假证件,并与沃夫克一起在莫斯科西南部一个租用的车库里组装了一枚自制炸弹。

沃夫克随后亲自跟踪杜金娜到莫斯科州的停车场,开车跟随杜金娜并随后引爆了炸弹。

8月20日,俄罗斯知名地缘政治学者和社会学家亚历山大·杜金的女儿杜金娜所驾驶的车辆,在莫斯科附近高速公路上发生爆炸并当场死亡。

俄联邦安全局22日消息,莫斯科州杜金娜的被害案已破案。杀害杜金娜的犯罪行为是由“乌克兰特勤部门”准备和实施的。执行者是沃夫克。

此前俄侦查委员会表示,杜金娜乘坐的车辆驾驶员座椅下方位置被安装了400克TNT当量的爆炸装置,该装置被遥控引爆。杜金娜的父亲、俄罗斯著名政治学者、社会活动家杜金在杜金娜被害当晚本来也有可能乘坐被炸车辆,但因偶然情况乘坐了另一辆车,并一直行驶在杜金娜所乘车辆的后方不远处。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