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北溪1号”开启年度维护引欧洲担忧 欧洲各国纷纷寻找出路

【欧洲时报网】7月11日至21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将开始年度维护,维护工作包括检测机械部件、自动化系统等,管道目前已暂停输气。对此,德国方面担忧俄罗斯在维护结束后继续关闭管道,称将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

德国担忧俄方或长期停供天然气

《卫报》报道,德国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什么都可能会发生。维护结束后,俄罗斯或许会继续通过管道向德国输气,或是输气量比之前更多,也有可能什么都不发生。说实话,我们需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并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北溪1号’来填充我们的天然气库存,这些填充的库存不仅对德国重要,对欧洲市场和欧洲天然气供应安全也同样重要。”目前,德国各地正在制定计划,以应对俄罗斯永久关闭“北溪1号”的潜在极端情况。

目前正是德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德国政府计划在今年11月前把天然气库存提升至其储气能力的90%,但目前仅有约63%。德国总理朔尔茨9日曾表示,德国政府已在短时间内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为能源短缺做好准备。但从长远来看,德国的目标是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进口方面实现独立,并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份额。

报道称,“北溪1号”每年把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输往德国。不过,近几个月来,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向德国运输的天然气总量有所下降。俄方称,因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归还送修的燃气轮机,导致俄罗斯被迫减少了60%的输气量。

西门子公司称,部件被送到加拿大维修,但受加方对俄制裁影响无法交还。目前,加拿大已同意把该部件经德国运回俄罗斯。

“北溪1号”管道于2011年5月建成,并于同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管道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欧洲各国纷纷寻找出路

但眼看能源危机不断加重,俄天然气供应全面中断的风险将导致严重后果。德国从最初时强硬指责俄罗斯,到现在不得不寻求实质性解决方案。

德国可能通过管道从英国、丹麦、挪威和荷兰进口天然气。欧洲的天然气网络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可以共享供应。不过,全球天然气市场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德国还在寻求扩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和存储的方法。德国希望通过建造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端扩大进口能力,计划在两年内建造两座接收终端。

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近日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据悉,法国约17%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自俄乌冲突以来,法国增加了从俄以外国家的天然气进口量。不过,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法国购买的大量液化天然气仍产自俄罗斯。

美国已表示,今年可向欧元区供应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不过,由于美国液化天然气工厂正满负荷生产,上个月德克萨斯州的一个主要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发生爆炸后,该终端预计从9月恢复生产。

英国Centrica公司与挪威Equinor公司最近签署了一项协议,在未来三个冬天向英国提供额外的天然气供应。英国计划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还可以通过管道出口到欧洲。

南欧国家可以通过跨亚得里亚海管道以及通过土耳其的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接收阿塞拜疆的天然气。

波兰此前的天然气消费量约有50%来自俄罗斯供应,约为100亿立方米。波兰为摆脱对俄气的依赖可谓下定决心,波兰目前正在建设一条连接北海挪威的、输送量高达每年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预计今年10月开通。

普京:对俄制裁或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灾难性后果”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表示,如果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继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出现“灾难性后果”。

新华社报道,普京近日在召开俄政府会议时表示,欧洲国家替换掉俄能源的尝试带来预料之中的结果,即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终端消费者的能源成本增加,这对那些实施制裁的国家造成更大的伤害。他说,如果对俄罗斯的制裁政策继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出现更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普京说,针对俄罗斯的“经济闪电战”失败了,但西方制裁正在损害俄经济,“我们需要有信心,但对于个别行业和劳动力市场来说,风险仍然存在”。

他强调,俄燃料和能源综合体的主要优先任务之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各地区的气化水平和增加向有前景市场出口的多样化。“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开发铁路、海运和管道基础设施的方案,以便向友好国家供应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天然气市场最新季度报告显示,由于受价格飙升、供应减少和经济疲弱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小幅减少,2025年之前会缓慢增加,但增速较之前预测大幅降低。

欧洲央行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完全关闭输气管道,明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1.7%。

还有分析指出,不仅是欧洲,其他一些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面临的衰退风险也在加大。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5日警告称,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的上涨压力,全球经济前景目前出现恶化趋势,未来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冲击,应当保持经济韧性,准备好进行应对。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