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不退 欧洲将从亚洲进口更多大米
发布时间:1657524016185
1657524016185
来源: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
作者:秋狸编译
浏览次数:
评论:0
【欧洲时报7月11日秋狸编译】干旱天气严重影响了南欧水稻种植区今年的大米产量,欧洲将不得不进口更多大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收获季还没到,但欧洲今年的大米产量达不到预期已成定局。
粮食欠收主要原因是缺水,西班牙和意大利受影响尤其严重。“今年冬天,山区没有积累足够的雪,导致河流在7月初仍处于非常令人担忧的低水位状态。”法国大米中心主任弗朗索瓦·克莱门特(Francois Clément)说,“所有欧洲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共影响了40%-50%的稻田。”
灌溉用水过咸也成了影响大米收成的因素之一。在意大利,严重的干旱天气使该国境内最长的河流——波河径流量大幅减少,于是亚得里亚海的咸水倒灌到了波河中,影响了沿岸的灌溉。法国主要河流罗纳河也面临同样局面。报道指出,这种情况在这个季节极其罕见。
在每升水含量超过两克盐的情况下,大米的产量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弥补即将到来的作物减产,欧洲开始准备购买新的大米。
“今年将成为我们不得不从亚洲进口更多大米的第一年,因为欧洲今年将短缺近100万吨大米。加上欧洲目前已经在进口的100万吨大米,这意味着欧洲今年将不得不进口近200万吨大米。”欧洲大米生产者联盟主席伯特兰·马泽尔(Bertrand Mazel)说,欧洲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大米的自给自足,前提是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以及消费者能给予更大支持。
而实际上,以意大利为例,由于政府对超过70%的进口大米采取了零关税制度,导致大量进口稻米以极低的价格进入意大利市场,由此对意大利本国稻农带来了破坏性影响。
(编辑:李非)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