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4月19日秋狸编译】受俄乌冲突和供应链紧张影响,欧洲各国物价持续上涨。为了“勒紧裤腰带”生活,不少生活在边境的人们开始更频繁地跨境购物。他们这样做能省多少钱?
德国物价上涨 法国人如常跨边境购物
法国《20分钟报》报道,近段时间,“通胀”成了每个人都在谈论的热词,并且没有停止的迹象。法国3月通胀率达到4.5%,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记录。其他欧洲邻国的涨幅甚至更高,德国通胀率上涨7%,是两德统一以来最高值。西班牙的通胀率更是飙至近10%。
4月7日,消费者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超市内选购食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德国通胀率高昂,住在法德交界的法国人依然如往常一样去德国购买生活必需品,这种情况引发了媒体关注。
报道称,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凯尔(Kehl)和被称为“欧洲第二首都”的法国斯特拉斯堡隔莱茵河相望,小城中随处可见说法语的人,有的斯特拉斯堡居民甚至每天都会凯尔买东西。
玛丽恩(Marine)每周都会穿过斯特拉斯堡和凯尔之间的欧洲大桥,到凯尔一家硬折扣超市购物。说起物价上涨,她并没注意到明显的变化:“我并没有真正感觉到。也许水果和蔬菜涨价了?无论如何,我觉得和在法国购物相比,在这里每周能至少节省10至15欧元,因为这里的价格总是比法国更实惠。”
米沙(Misha)和他的父亲菲利普(Philippe)有同样的看法。“一些产品的价格略有上涨,但仍比法国的价格更实惠。”这两个斯特拉斯堡人说。
另一方面,每月来德国购物一次的斯特拉斯堡妇女弗洛伦斯(Florence)则注意到,“某些产品,比如葵花籽油和咖啡的涨幅比法国高”。
德国人对价格变化的感知更加明显。“不止在这里(超市),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物价上涨。”居住在凯尔的于尔根(Jürgen)说,“特别是油价(指做饭用油)涨得最狠,从1.99欧元到4.99欧元。这是由于乌克兰战争还是银行的原因?我不知道……”
负责凯尔市经济促进工作的菲奥娜·哈特尔(Fiona Hartel)提出了一些思路:“这显然与乌克兰战争有关。不过,某些商品的短缺现象在新冠疫情期间就已经在德国出现了。以油价为例,人们一下子买了太多,囤积起来,这更是因为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
实地比较:咖啡牙膏德国贵 总体法国贵5欧
为了探究在德国购物是否真的便宜,《20分钟报》做了一个实验,比较在同品牌硬折扣超市中,分别在法国和德国购买几种必需品的价格。
记者在凯尔和斯特拉斯堡Koenigshoffen街区同一品牌的两家超市分别购买了同样的基本生活用品(牙膏、大米、面条、鸡蛋、糖等),结果显示,德国的购物篮花了27.97欧元,而法国花费了32.65欧元,贵了接近5欧元。
记者购买的日常物资。(图片来源:《20分钟报》截图)
具体的花费如下:
咖啡:法国3.67欧元,德国4.59欧元
鸡蛋:法国2.79欧元,德国3.29欧元
牙膏:法国1.19欧元,德国2.95欧元
印度香米:法国1.95欧元,德国为1.99欧元
面条:法国0.99欧元,德国0.79欧元
艾门塔尔奶酪:法国3.27欧元,德国1.59欧元
Nutella巧克力酱:法国4.4欧元,德国3.99欧元
番茄:法国3.49欧元,德国2.19欧元
糖:均为0.79欧元
洗衣粉:法国3.92欧元,德国2.35欧元
厕纸:法国6.19欧元,德国3.45欧元
记者指出,在凯尔市,卫生纸和面粉等产品是缺货状态。除此之外,在德国购物还是比较合算的。
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跨境购物的不止法国人,德国人也一样。据欧洲1台报道,由于燃油价格一直上升,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来到法国加油。该国是自乌克兰冲突开始以来燃料最昂贵的欧洲国家之一,95号汽油每升油价最高达2.8欧元。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