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在解决美欧数据隐私保护争端上 俄乌冲突成美国的一张王牌

【欧洲时报3月25日李非编译】美国总统拜登正在布鲁塞尔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议,知情人士透露,来自大西洋两岸的领导人,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双方正欲达成一项新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取代此前被废除的美欧数据协议“隐私盾”(Privacy Shield),而俄乌冲突正是这一新协议的催化剂。

面对俄乌冲突,美欧拟新协议加强数据传输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报道,美国谈判代表上个月已经向欧洲谈判代表提出了一项新的资料传输保护协议。2020年,欧盟最高法院废除了欧盟与美国之间的“隐私盾”,该协议曾允许从社交媒体帖子到公司工资等一切数据信息在欧盟与美国之间自由流动。实际上就是简化美国企业将欧洲人们资料发送到美国的流程,以支持跨大西洋贸易。

这一分歧困扰着跨大西洋贸易,仍是“后特朗普时代”跨大西洋重启关系努力中的一根刺。

然而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决策圈强调东欧持续不断的冲突,以及美国情报机构向欧洲同行提供实时情报的能力,成为了尽快达成新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协议最早在本周批准,技术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理顺。

对一些人来说,尤其是站在美国一边的人认为,俄乌冲突表明,这样一份协议对于全球安全非常重要。美国学者、前国家安全官员亚历克斯·乔尔(Alex Joel)表示,俄乌冲突凸显了“情报机构和大型科技公司在面对现实威胁时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而谷歌欧洲业务负责人Matt Brittin本月早些时候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跨大西洋数据流动对于保护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网站免受网络攻击至关重要。

不过,有4位匿名的欧盟和美国官员否认“隐私盾”与东欧地区冲突之间有联系。他们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确保达成新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的法律复杂性,该协议预计将立即面临来自欧洲最高法院的隐私运动人士的挑战。“达成协议的根本分歧不会因为俄乌冲突的发生而消失。”其中一名官员表示。

华盛顿如何完美保护欧洲人的隐私?

虽然欧洲最高法院2020年7月裁定,欧洲公民的数据被转移到大西洋对岸时,华盛顿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护,由此裁定“隐私盾”协议无效。但企业此后仍继续在两个地区之间传递此类数据信息,而欧盟各国监管机构大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寄希望于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能达成一项改善人们隐私保护的新协议。

然而,随着该法院裁决两周年临近,欧洲一些数据保护机构,包括法国、奥地利和荷兰的机构,已开始按照欧盟数据保护标准和法院的裁决,禁止本地公司将数据转移到美国。

这给欧盟和美国官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进一步伤害大西洋两岸经济之前签署新协议——恰好此时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都急于站在反对“俄罗斯侵略东欧”的统一战线上。

“我们正处于一个拐点,”贸易组织国际隐私专业人士协会的首席知识官Caitlin Fennessy说,她曾担任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隐私盾”协议主管,“达成一项新协议对于企业和团体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将数据局限在各国境内这一趋势持续下去。”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能在隐私保护方面向布鲁塞尔提供什么。这场谈判已拖了近两年,此前布鲁塞尔拒绝了华盛顿提出的建议,欧盟官员认为那些建议不足以维护欧洲的隐私安全标准。

对此,负责监督谈判的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都未予置评,但5名官员和公司高管透露,华盛顿的最新提议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一组隐私专家最近的建议,其中包括在美国司法部成立一个新机构,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如何处理欧洲的数据;一份白宫行政命令,授予该组织强大的调查权力;以及欧洲人能通过美国联邦法院挑战数据收集的能力。

前奥巴马政府官员、佐治亚理工学院现任教授彼得·斯维尔(Peter Swire)是上述提案的共同起草人,“我知道谈判代表了解基本结构。我很乐观,双方都明白解决最后细节的重要性。”他说。

不想被监控的欧洲人很难挑战美国法院

尽管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下个月之前可以达成一项新的跨大西洋数据协议。美国和欧盟的谈判代表尚未敲定可能达成的新协议的细节,特别是如果欧洲人认为美国政府机构对他们的个人信息处理不当,他们将如何提起法律诉讼。

美国最高法院最近的一项裁决甚至可能使谈判更具挑战性,因为法官们为华盛顿隐瞒与政府监控有关文件提供了“法律借口”——这是欧盟和美国谈判的一个关键症结。

3月4日,美国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当个人对潜在的非法监视活动提起诉讼时,联邦政府可以援引国家机密特权,或以国家安全为由在法庭上启动不披露材料的能力。

这一决定此前适用于一起涉及联邦调查局监控加州穆斯林的国内案件。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高级律师Ashley Gorski说,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由隐瞒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先例,现在只要欧洲人想挑战美国当局对他们的监控,美国就可以利用这个先例。

“这一裁决使大多数人更难在美国法院挑战监控行为,”她说,“当个人想要挑战外国情报机构监视时,它使政府更容易援引国家机密特权。”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