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新闻“全欧了”:黑胶起死回生了?年轻人为何爱买这种“老东西”

【欧洲时报网】蒸汽机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鹅毛笔也已成为历史,但黑胶唱片却又再度归来。根据英国唱片业(BPI)的数据,2021年黑胶唱片的销量又创新高了。不只是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年轻人近年来也发觉出黑胶唱片的好,不过他们究竟为什么会喜欢这种“老东西”?

买了黑胶唱片却不听……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对许多人来说,在唱机转盘上放张黑胶唱片永远是最经典的音乐体验。

BPI的数据显示,过去的12个月里,英国售出了超过500万张黑胶唱片,比2020年的销量增长了8%。BPI估计,到今年年底,黑胶唱片将占到购买专辑的1/4——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其实不只是在英国,如今在巴黎或柏林街头散步,很容易能偶遇只卖黑胶的独立唱片店。你可以在静谧狭小的空间里淘上一整个下午,或是和音乐知识渊博的店主分享彼此的珍贵收藏。

图为黑胶唱片店。(图片来源:Unsplash)

这种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的音乐载体,如今占实体唱片份额虽小,却一直都存在,而它的复兴主要得益于年轻一代。据统计,约有半数购买黑胶唱片的顾客年龄在25岁以下。至于他们为何开始青睐黑胶唱片,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新鲜、与众不同的存在,是潮流和“逼格”的象征。

一份英国调查机构ICM发布的研究显示,在英国,41%的人买了黑胶唱片便闲置了,甚至有7%的人根本没有黑胶唱机,然而他们还是会购买黑胶唱片。其中的不少人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或是认为购买黑胶是一种时尚而跟风,包括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在内的不少时尚品牌都会出售黑胶唱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黑胶其实和音乐并没有什么联系。

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近年来也刮起了黑胶唱片的风潮。19世纪末,法国人乐浜生(E.Labansat)将留声机带到上海,以沿街设摊播放唱片为生。但由于消费门槛较高,黑胶唱片始终未在大众层面落地生根。而正是由于没有完整的黑胶文化,除了真正的发烧友,相当一部分购买者都是看到唱片店有黑胶出售,感觉很兴奋、很小众而尝鲜购买。

好看的封面、貌美的唱机,都是精致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跟风买买买,不少年轻人则将黑胶唱片当做精致的装饰品。他们对黑胶的喜爱有时是那一张称得上专辑脸面的封面——黑胶唱片的封面尺寸可达33cm*33cm,能够尽可能地展示设计细节。而这是小尺寸CD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因此许多经典的黑胶唱片都有着传奇的封面,无论是摄影作品、设计或是绘画。英国艺术家班克西,没错,就是那个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把自己作品粉碎了的涂鸦大师,他曾为挪威电子乐双人组Ryksopp的黑胶专辑Melody A.M.设计封面,2019年时这张唱片以$10,256美元售出,打破了单张专辑售价的最高纪录。发烧友们也可以冲着英国传奇设计师Peter Saville设计的唱片封面而直接买下一张高价的专辑,只因为他曾在1979年以脉冲波形为图案为Joy Division设计出了最知名的那张黑胶封面。

Melody A.M.唱片封面。(图片来源:The Record Hub)

不仅是黑胶唱片,设计精巧的黑胶唱机也成了精致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不放音乐,单纯摆在那,也能彰显主人的格调。2019年,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曾设计了一款定制黑胶点唱机。它和传统黑胶唱机不太相同:简洁流畅的几何图形,宝蓝色皮质木箱放置在穆拉诺玻璃底座上,拥有建筑感美学。这样一件黑胶点唱机仅仅是放在家中,就已经极具观赏性和装饰性。

爱马仕2019年推出的黑胶点唱机。(图片来源:爱马仕官网视频截图)

听唱片的仪式感更能体现音乐的价值

而对一部分特别注重仪式感的年轻人来说,听黑胶唱片正是一种绝佳体验。

由于你无法像听CD或者在音乐APP上一样选择听歌的顺序,只能任由唱机一首首依次播放。听完一张唱片,你需要耐心擦拭它,并且得等待至少六个小时才能再度播放,这是为了避免过度频繁的摩擦给唱片带来损伤——尽管如此,每听一次,黑胶唱片就在损耗一点。

“越来越有些人喜欢这样一种体验:必须从椅子上起身,把唱片放到唱机上,然后摆好唱针。这些人可不是什么怪咖,他们就是喜欢黑胶唱片,甚至会为唱片一掷千金。”正如德国黑胶唱片制作公司Optimal Media的运营主管彼得·朗格(Peter Runge)说,这种体验与打开手机音乐APP,随机播放大数据推荐歌单的“快餐式音乐欣赏”完全不同,看似繁复的聆听体验中,人们更能体会音乐的价值。

听黑胶唱片时的仪式感是一些年轻人购买唱片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Unsplash)

黑胶是温暖而柔软的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喜欢上黑胶唱片的音质,它发出的不是数字唱片死气沉沉的声音。

这里就要“拉踩”CD唱片了。CD是光学数字信号,优势是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在音质上听起来声音很干净、很纯粹,抗干扰能力强,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但音频指标定得较低,歌曲会出现干巴巴和毛刺感的数码声,耳朵灵敏的音响发烧友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正如一些APP的朗读新闻功能,每个字的发音都很标准,但就是不像真人,同理反映到CD就是缺乏一种“临场感”。

而这正是黑胶唱片的优势。黑胶唱片不那么高保真,却以强大的氛围感带给听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在指针与音槽的耳鬓厮磨间,声音没有数字音乐那么生冷干涩,显得更加温暖自然,对乐器的刻画力度和鲜活的真实感却更加强烈。尤其是在疫情暴发后的这两年,略带瑕疵的真实感与临场感对被“困”在家中的年轻人来说便更加珍贵了。

因此,虽然网络和数字音乐已经让听歌这一行为不再依赖于物理格式,但对这些人来说,只有将那张实体的黑胶唱片拿在手里,才仿佛是真正地拥有了音乐。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