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新冠疫情挡住了游客脚步 欧洲博物馆玩转IP授权获“新生”

【欧洲时报11月16日刘涛编译】如今,博物馆IP商业化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利用其藏品的版权优势,借助IP授权开展跨界合作,从奢侈品到快餐包装,到处都能看到这类合作。在欧洲,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博物馆游客锐减,但IP授权却比以往更活跃。

疫情致游客锐减 IP授权成博物馆新创收渠道

英国《卫报》报道,在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拥有其藏品的高分辨率数字版权,对图像或场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原因有很多:保护版权,防止伪造,以及增加收入。2019年,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通过拍卖藏品照片获得约100万欧元的收入。

疫情导致游客数量骤降后,此类交易让资金紧张的旅游景点找到了新的商机。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游客数量锐减97%,迫使博物馆将开放时间减少到每周五天。馆方表示,游客和收入可能永远回不到疫情前的水平。虽然游客减少,但IP授权却在直线上升,其中以家居用品类最为畅销。休馆期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也没闲着,批准了22个新授权许可,又推出1400个授权产品,从墙纸艺术到珠宝,以及各类工艺品。授权主管赛西蓝(Lauren Sizeland)透露,他们的藏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消费者纷纷购买博物馆IP系列家具、墙纸、壁画,装饰自己的家。

自2019年以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也加大了IP授权力度,与汽车公司DS Automobiles、瑞士手表制造商Swatch和巴黎知名高级甜点品牌Ladurée合作。据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2020年,卢浮宫博物馆IP授权收入达到450万欧元,2019年为270万欧元。今年,卢浮宫博物馆还与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签署一份为期四年的协议,以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雕像和领导人民等艺术品为灵感,推出了卢浮宫系列T恤。

人们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参观。(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IP商业化中国领先 欧洲博物馆与中企“玩跨界”

在博物馆IP授权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据悉,北京故宫博物院2018年IP授权方面的收入达到约1.95亿欧元。2021年,大英博物馆与中国彩妆品牌Zeesea合作,推出了联名款古埃及眼影盘。

与此同时,卢浮宫博物馆藏品中的知名女性形象还出现在香港品牌Casetify生产的手机壳和其他科技配件上,该公司已获得卢浮宫的授权。一些设计只是单纯的艺术品图像,还有一些设计看起来像卢浮宫的门票。这些设计既大胆又现代,激发了全球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上海知识产权授权机构艺述事(ARTiSTORY)的联合创始人何益赞(Yizan He,音译)表示,博物馆正在通过文创产品来吸引Z世代,相比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了解博物馆,这也在侧面达成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目的。

艺述事的设计师们更加青睐早期大师们的创意,设计出了不少混搭作品,比如基于梵高作品《向日葵》的衍生设计就颇受推崇。“我们从不把画作直接贴到产品上,而是从艺术品中获得灵感,创造出原创图案,然后在TikTok或直播活动中分享。”何益赞说,“我们想把一些古老而枯燥的东西变成一些现代又令人兴奋的东西。”

IP授权引来版权争议 博物馆纷纷完善线上内容

不过,也有人质疑博物馆IP授权盈利的行为是否合理,不理解为什么博物馆可以从不再受版权约束的艺术品中获利。据了解,在英国和欧盟,版权有效期持续到创作者离世70年后,此后,这些艺术品便成为可免费获得的知识产权。

对此,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历史学家、律师佩特里(Grischka Petri)博士认为,博物馆作为已经去世很久艺术家的受托人,尤其当他们的作品已经没有版权时,这是有问题的。他表示,如果博物馆在推动藏品商业化的同时,利用道德权利禁止他人使用藏品,这种做法可能会被认为“利欲熏心”。

由于网络传播导致了低质量复制品的激增,艺术场馆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包括进一步完善线上内容或者开放版权。去年,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门户网站的用户参与度创下新纪录,用户可以在网站搜索和查阅150万件藏品的图像。

在这方面,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走得更远,其允许用户下载其藏品的高分辨率照片,包括伦勃朗、维米尔和梵高的照片。藏品主管迪比特(Taco Dibbits)解释说,“如果他们想在厕纸上印维米尔的画像,我宁愿要高质量的画像,也不愿要劣质的复制品。”

(编辑:罗林)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