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新闻“全欧了”:极端天气能否预测?欧洲洪灾本可以避免!

【欧洲时报网】近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性”洪水席卷西欧。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都受到了影响。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此次洪灾已造成至少188人遇难,德国更是沦为重灾区。事实上,在洪水暴发前几天,一颗卫星就探测到了灾难迹象。科学家团队向德国当局发出了一系列非常准确的预报,但当洪水到来时,许多受灾者还是对此一无所知。

图为7月17日在德国西部城镇巴特明斯特艾弗尔拍摄的洪水损毁的街道。(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超过150人死亡 比利时20日将举行全国哀悼

德新社报道,西欧部分地区遭遇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严重破坏”。连日来,一场罕见的巨大洪灾正在欧洲大陆肆虐,而受灾最严重的德国已有超过15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四名参与救灾的消防员,另有数百人受伤及超过1000人失踪。

这一场横扫德国、比利时、瑞士和荷兰的洪水可谓“前所未见”。短时间内远超均值的降雨量引发了洪水,并导致山体滑坡,多地街道被淹,房屋被冲毁,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时难以估量。部分德国气象专家和媒体将其称为“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

法新社报道,在比利时,至少有27人遇难。在该国东部,多条火车线路和公路因洪水中断,一些居民彻夜为家中排水。为悼念洪灾和极端天气受害者,比利时已宣布20日为全国哀悼日。首相德克罗说,比利时仍在等待最终的死亡人数,但这场洪水看起来已经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具灾难性的”。

图为7月15日在比利时列日拍摄的被洪水淹没的房屋。(图片来源:新华社)

预警机构早已下达通知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鉴于灾难的严重程度,德国教育和研究部长卡利切克呼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改进对此类极端天气的预测及预防措施。

而事实上,此前灾难并非完全没有预警。英国雷丁大学的水文学教授兼欧洲洪水感知系统(EFAS)顾问汉娜·克洛克表示,这本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但人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EFAS在早些时候向其德国合作伙伴发送了“极端”级别的洪水警报,并准确地告知了将会受灾地区。汉娜说:“我本以为有关方面会进行疏散,但没想到洪水会造成如此之多的死亡和失踪人数。这非常严重。”

据欧洲地球观测项目哥白尼计划定义,EFAS是欧洲的洪灾早期预警系统,旨在持续观察且预测欧洲的洪涝灾害。

BBC报道,克洛克说:“当我15日早上醒来看到死亡人数时,我只是想:你们能做得比这更好。我感到失望的是,尤其是在城市里,人们还被冲走了。这表明很多事情都大错特错。”

“德国政府如果及时疏散危险区并向公众正确传达即将到来的危险的严重性,那么原本可以挽救多少生命。”汉娜说,“有些山洪暴发很难详细预测,但肯定有时间让较大的城镇做好预警或者疏散准备,人们开车或者涉水穿过洪水的景象让我感到恐惧,因为这是在洪水中你能做的最危险的事情。”

德国联邦气象局的发言人则表示,德国联邦气象局已经将警告传递到了地方当局,气象局并不对当地的疏散任务或其他措施负责,这是地方当局的工作,最后只有少数城市发出了警报。

据当地民防机构一位发言人称,很多人都忽视了警告,而天气的极端程度则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图为7月15日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拍摄的水位上涨的莱茵河。(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对最新科学数据的分析指出,以后欧洲或将经常遭受洪灾的侵袭。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将会成为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后欧洲可能每年都会遭受“百年一遇”洪灾的侵袭。

需加强气候灾难防御能力建设与环保理念相悖?

《北京商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柴利表示,欧洲河网稠密,具有很强的水文自我调节能力,从禀赋条件来说,欧洲并不容易发生洪水灾害。这次西欧洪水的发生主要由于百年未曾有过的强降雨量,属于极端天气的一种。

柴利补充称,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虽然这一次西欧洪水是一次单独事件,无法严谨地下结论表示这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恶果,但是敲响了警钟。他表示,各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气候灾难的防御能力建设。

作为如今的发达国家,德国一直以基础设施相对完备著称,无论铁路公路机场运河,都给人一种严谨踏实靠谱的感觉。受灾山村的居民事后接受媒体采访,也提到虽然居住在山区,洪水是常有的事,但是没想到今年这么严重。

超前的科研成果,与严重滞后的防灾体系之间出现了断层。不但德国政府被洪水偷袭得措手不及,当地民众对于大洪水显然也毫无准备。如何弥合科研与防灾实操之间的断层,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指出,德国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早在1990年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如今又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环保甚至矫枉过正,成为了部分民众心中不用计算成本,也不容讨论的政治正确。从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显然不是德国一国努力所能做到的,况且人类究竟要做出怎样的牺牲才能扭转极端气候频发的趋势,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微观上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投资。然而这必然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活。近年来,受环保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兴修水利设施的进度大大放缓,很多水坝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亟需加固维修。老旧的堤坝完全无法容纳洪水的水量,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从宏观上逆转气候变化短期内不具备可行性,又不希望微观上修修补补的措施以破坏宏观目标为代价。不改变这样尴尬的情况,德国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恐怕会变成一个长期问题。

(编辑:赵筱)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