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一周工作四天?这曾是一些职场人士的梦想。欧洲虽然一直都有讨论和建议的声音,但鲜有看到落实的消息,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办公模式的颠覆,让这一想法似乎变得可行起来。
西班牙、德国开始“做四休三”
西班牙政党曾提出引入一周四天工作制,称此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这一设想最早在今年秋天成为现实,西班牙也成为欧洲第一个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的国家。
在德国北威州,一周四天工作制也开始了试点。
德国《世界报》网站报道,德国“金属工业协会”与北威州五金电器行业雇主代表近日达成一项劳资协议,规定该行业员工2021年可获得一笔500欧元的“新冠补贴”,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执行一周4天工作制。
协议的达成并非易事。虽然“金属工业协会”是德国最大工会,但五金电器行业也是北威州规模最大的工业,雇主自然不会轻易妥协。双方经过7轮斡旋后才最终达成一致。
一周4天工作制的引入,旨在避免效益不佳企业员工被解雇,也通过减少员工工作的时长,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虽然新的劳资条款当前仅在北威州执行,但金属工业协会希望推广这一条款。IG Metall工会主席霍夫曼(Jörg Hofmann)表示,将把推广一周4天工作制定为接下来的工作目标,让更多员工有自由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导致酗酒等恶习增多”?
在欧洲,关于一周4天工作制的讨论已持续很长时间。2019年,一份名为“欧洲员工2019观察报告”(The Workforce View in Europe2019)对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8国超过1万名雇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一周工作4天,即使是每天的工作时长相应的延长,他们也可以接受。
而同期俄罗斯的一项民调显示,将近一半的俄罗斯人不支持一周上四天班的工作制度。
据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不支持一周工作四天的工作制度,认为这会响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导致某些社会恶习的增多,例如酗酒或吸毒成瘾。
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50万人口以下城市或乡村的居民,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最不欢迎一周四天的工作制。
中国早有讨论,但不同行业有不同考量
在中国,也不乏“做四休三”的讨论。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2018年,中国社科院等联合组织的课题组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就建议,在2030年全国范围内实现“做四休三”。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36小时工作制。
《休闲绿皮书》中称,中国居民休闲时间不均衡、不自由。以北京市居民为例,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带薪休假落实率也仅为62.9%。
对此,社会反响各异,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考量。
一名销售人员说,“我们这个行业对接外部单位比较多,时间安排大多是跟着客户走的,如果客户都采用一周四天工作制,那我自然也可以。”
一名在华外企的中国工作人员说,“我和同事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日均工作时长大概是11小时,时间久了倒也习惯。除此之外,周末和节假日几乎不会被占用,这点算是公司的一个优势吧。在与项目组打好招呼的前提下,休年假也是没问题的。目前我每周工作量约为55小时,但如果只有四天工作日的话,是怎么都安排不开的,势必要占据周末时间。况且我还担心,工作日减少后,员工会不会面临减薪呢?”
(编辑:白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