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为何汉学家说杜甫能与莎翁同辉?

【欧洲时报汤林石编译】在汉学家眼中,中国诗人杜甫可以与莎士比亚和但丁比肩。但在西方世界,大众对他仍知之甚少。在新书《追寻杜甫的足迹》中,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追随杜甫的人生轨迹,结合他的诗作,讲述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

杜甫(公元712-770年)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创作生涯正值饥荒、战争和大动荡时期,但他的世俗哲学观,以及他对普通民众的同情,使他很快赢得了世人的尊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知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认为,杜甫可以与莎士比亚和但丁比肩,属于“创造了评判诗歌的标准”的诗人。

作为颇受大众欢迎的历史学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学教授迈克尔·伍德三十多年来一直是电视台的常客。2020年,在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伍德作为主持人,沿着杜甫的足迹,一路探索中国那些启发了杜甫诗作的地方。

2023年11月,伍德的新书《追寻杜甫的足迹》出版,以文字方式记录他的这段旅程,回顾杜甫的一生。在书中,他明确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全球事务编辑约翰·辛普森在为《卫报》撰写书评时表示,一些学者可能对此有不同看法,但辛普森个人赞同伍德的观点。

辛普森指出,遗憾的是,中国以外的人对中国古诗知之甚少。中国古代诗人名字的英文音译方式经常改变。艾兹拉·庞德1915年出版的开创性中国诗集《神州集》(Cathay)中收录的许多诗人的名字,如今已经无法辨认。大概在上一代人里,英文世界还称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为“Li Po”,直到最近才改为“Li Bai”。而李白的朋友、与他同时代的杜甫,直到不久前在西方世界还被译作“Tu Fu”。这些差异足以让不懂中文的人在网上搜索信息时不知所云。

更难以表述的是诗歌本身。辛普森表示,杜甫的诗歌很难被翻译成大多数欧洲语言诗歌的散漫形式。例如,以下是杜甫最知名的诗作之一《丽人行》中的一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在读过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经典作品《杜甫初阶》(A Little Primer of Tu Fu)后,辛普森对翻译中国古诗产生了兴趣,他尝试将上述诗句翻译为:“外貌美丽思想遥远纯洁真实,肤色细腻骨肉丰满比例匀称。”

“可以看到,要让讲英语的人能够理解这句诗,既困难重重,又是一项光荣的挑战。”辛普森认为,与杜甫的原文相比,英文译文“实在是太笨拙了”。“我曾经翻译过一批杜甫的诗,有些还发表了。不过,当我为了写这篇书评文章而回看那些翻译时,我为自己写的译文的拙劣而感到沮丧。”他写道。

左图为《追寻杜甫的足迹》,右图为本书作者迈克尔·伍德。(图片来源: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曼彻斯特大学官网)

不过,辛普森指出,虽然我们无法与杜甫诗作的光辉相媲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享受《追寻杜甫的足迹》这本讲述杜甫的故事、追随他的人生轨迹的书。“伍德是最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节目解说人之一,他走访了杜甫游历过的主要地方,以其特有的思考方式描绘了这些地方。”

杜甫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他一生都在为仕途而挣扎,甚至一度只能靠朋友救济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在生活最颠沛流离的阶段,他的一个年幼的儿子死于饥饿——杜甫从未忘记这件事,也永远没有原谅过自己。不过,尽管杜甫的许多诗歌充满悲伤,但他也有许多作品表达了欢欣之情和对好友的热情。杜甫善于自嘲,有时甚至嘲笑自己的诗作,这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令人愉悦的一面。

但辛普森认为,最重要的是,杜甫是时代的杰出观察家。杜甫见证了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他前半生经历的皇帝是唐玄宗(公元685-762年),玄宗聪明睿智,文化修养极高。唐朝社会繁荣昌盛,文明达到了辉煌的新高度。然而,玄宗被美丽的杨贵妃迷住,杨贵妃劝说玄宗给她贪婪的亲戚们提供了官职和大量金钱。公元755年,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根据官方人口统计,在当时的约5000万人口中,有多达1300万人在这场叛乱中丧生。

安史之乱是一场灾难。杜甫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在险象环生的山水间写下了无与伦比的诗篇。辛普森表示:“对我来说,这些诗不仅是艺术,也是一流的新闻作品。”例如,《哀王孙》记述了杜甫在都城长安的街角偶遇一位与家人失散、正被追杀的皇室子孙。杜甫很想帮助他逃脱追捕,但他当时太害怕了。事后,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懦弱。

辛普森认为,伍德对这一事件以及许多其他事件的描述文笔优美、研究透彻。他走访了杜甫漫长而艰难的一生中每个阶段的所处地点,与学者和沿途遇到的普通人进行了交谈。“从现在起,我将把这本书带到我所有的旅途中,就像我一直带着霍克斯的《杜甫初阶》一样。也许——只是也许——它会让我在翻译杜甫无与伦比的诗歌时不那么笨拙。”辛普森写道。

(编辑:唐快哉)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