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不同代际的超级富豪竟有遗产代沟?

【欧洲时报李十编译报道】卢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eat the rich”口号,近期回潮成为Tik Tok和Twitter上的热门标签,用来描述那些对超级富豪进行报复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例如电影《寄生虫》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人们对超级富豪的生活非常好奇,对这类故事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境。

BBC的图书专栏中写道,这一趋势绝不仅限于银幕——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继承之战》的剧本最近已由文学出版商法贝尔以书本的形式出版。而对于我们对富人和奢华生活的痴迷,小说可以说是最初的文本。其实,很多20世纪前的“经典”作品都是关于上流社会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读者们对此感到着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小说诞生的前几个世纪中,大多数小说家必须相对富裕才能维持这样的职业。

同样,很多热门书籍也不可避免地被搬上荧幕,比如《摘金奇缘》《大小谎言》以及《五十度灰》三部曲等。今年最受热捧的小说《菠萝街》(《Pineapple Street》)就是其中之一。这本由美国编辑出身的作家珍妮·杰克逊的精彩处女作。《Vogue》杂志将其称为“美味的新贵族时代家庭剧”,并已被选为电视改编的对象。

这本《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讲述了斯托克顿家族的故事,他们是居住在布鲁克林高地的一个白手起家的家庭,在纽约房地产业赚得了可观的财富。书中对这个家族的讽刺无处不在,例如他们会出现“哦不!我把我的卡地亚手镯落在莉娜的宝马车里了!”这样的对话;但作者也会在犀利的同时展现出同情心,还给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使是超级富人也可以对围绕继承财富的道德问题有所觉醒。

这就是本书区别于其他#eat the rich作品的地方,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我们已经见识过那些令人恶心的富人圈子,我不确定在那里还有多少新的挖掘价值,”杰克逊说,她喜欢《继承之战》这样的剧集,但她觉得“也许更有趣的是看那些试图做好事或者认为自己是好人,并以不同方式面对自己特权的人”。

杰克逊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是《纽约时报》上关于信托基金富家子弟分发财富的文章。杰克逊对千禧一代和Z一代比以前的几代人更广泛地认识到继承财富的不公正感到着迷,这种反思更具主流性,而之前的几代人可能对这种平等倾向感到困惑甚至敌对。“因此,我想写一些关于代际财富的内容,从不同代际的角度来探讨。”杰克逊如是说。

家门口的邻居也是杰克逊的主要灵感来源,她住在布鲁克林高地的Pineapple街上(一个普通的公寓),她会窥探更有钱的邻居的家,“我经常从那个公寓前经过,那有巨大的飘窗、一台三角钢琴和一些巨大的中国青花瓷瓮......我会忍不住想,谁会住在这里?”

而这,毫无疑问,是有关超级富豪故事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窥探的乐趣。读者们长久以来都喜欢有机会深入了解“高等社会”的规则和无情,追逐谁进谁退、升官降职的权谋。对于这类戏剧性故事的兴趣不仅来源于像《真实的主妇》或《海底舰队》这样的真人秀节目,还有简·奥斯汀和伊迪丝·华顿、《唐顿庄园》《新娘大战》和夏洛特女王等作品。描绘超级富豪的形象也在描述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中急剧增加,尽管以一种更加恶毒和爆炸性的形式呈现。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多关于上层阶级的小说都是以局外人的视角叙述的:想想《名利场》中的贝基·夏普、《简·爱》中的简·爱、《重访布莱德利庄园》中的查尔斯·赖德、《拉贝卡》中的无名叙述者、《美丽线条》中的尼克·格斯特、《秘史》中的理查德·帕彭等。这些主人公代表了普通读者,读者们可以想象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他们能够看到所有的魅力,但也能看到所有的问题。

那么,对于有钱少数人的小说来说,下一个是什么呢?作为诺普出版社的副总裁兼执行编辑杰克逊说:《菠萝街》可能是试图摆脱“富人真是最糟糕的人”叙事的一次尝试,但她并不认为这是风向的转变方式。

“我认为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作家成熟起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人从莎莉·鲁尼的角度来处理这个主题,”她说道——这暗示着成功作家是一名公开的马克思主义者,喜欢让她经常拥有特权的角色剖析特权或讨论如何推翻资本主义。

“我认为富人的脚将在火焰中被托住,”杰克逊总结道——至少在小说中是这样。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