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汤林石编译】中世纪彩绘手稿是欧洲艺术和文学的精华之一。它们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且在知识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人们往往会忽略在几个世纪里制作、收集和保存这些手稿的无数男男女女。这些手稿得以留存至今,要归功于他们。
在《手稿俱乐部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Manuscript Club)一书中,克里斯托弗·德哈梅尔(Christopher de Hamel)向读者们讲述了在过去一千年中,一些了不起的人如何与手稿相伴度过了他们的一生。诺曼底的僧侣、法国的王子、佛罗伦萨的书商、英国的古董商人、中欧的拉比(犹太人的宗教导师)、法国的牧师、大英博物馆的管理员、希腊的造假贩子、德国的博学家、英国的鉴赏家以及创立了美国最壮观图书馆的女人……他们都是德哈梅尔笔下“手稿俱乐部”的参与者。
1850年前后,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在一条小巷子里的书店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手稿集。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我细数着它们的字母,解析它们的阿拉伯式花纹,就像它们都是被打磨过的金子一样。我的喜悦无法言表。”
《卫报》书评文章指出,德哈梅尔本人也是彩绘手稿的“骨灰级”爱好者。对他来说,“印刷书籍”是一种过于现代的新事物。他有一种罕见的能力,可以把很学术的语言转变为人性化的幽默语言。在《手稿俱乐部外传》中,德哈梅尔与这些已经去世多年的收藏家们进行了一场想象中的对话,让静止的文字在书页上“活”了过来。在这段跨越千年的盘点结束时,他邀请中世纪的僧侣、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子、佛罗伦萨商人和美国实业家一起参加了一场虚构的晚宴,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聚一堂,谈论他们共同的痴迷。
这本书的很多灵感来自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从两者相似的书名也能看出端倪。德哈梅尔写到了大英博物馆里一位身材壮硕、性格爽朗的手稿保管员,他有可能是匹克威克的原型;德哈梅尔还提到了一位18世纪的藏书家格雷戈里·佩奇·特纳爵士,他的姓氏“Page-Turner”(直译为“翻书者”)是连狄更斯都想不到的巧合。在狄更斯笔下,匹克威克和他的朋友们都是糊里糊涂的业余爱好者。而德哈梅尔尽管拥有专业知识,但也有“痴狂”的时候:为了称量一份保存在牛津大学的厚重的西塞罗手稿,他搬来了家里的厨房秤。与匹克威克和他异想天开的同伴们相比,手稿俱乐部的成员们更像是偏执狂。一位收藏家在他的乡间别墅里堆满了数千份手稿,挡住了楼梯,他的妻子抱怨说自己“不是被书挤出房间,就是被老鼠吓出房间”。一位德国教授打翻了书房里的一根蜡烛,烧毁了里面的东西,人们怀疑他是打算自杀,用一堆手稿来进行火葬仪式。
左图为《手稿俱乐部外传》,右图为克里斯托弗·德哈梅尔。(图片来源:企鹅兰登书屋/剑桥大学官网)
在参观布拉格的犹太人墓地时,德哈梅尔发现,那里的墓碑形成了“一个户外图书馆”,保存着“最古老的书写形式”,用“最古老的格式”刻在石头上。打开尘封的档案,德哈梅尔带着一种近乎诗意的好奇心,“解放”出一本本大部头,翻开它们干枯的书页,轻轻地走进这些彩绘手稿所描绘的奇异世界。一些笔触细腻的袖珍图画展现了一个由城堡组成的“迪斯尼乐园”,另一些图画则描绘了堆满腐烂尸体的深渊,带着翅膀的恶魔抓着人类奔向地狱。一份来自早期修道院的手稿笔迹看起来“像冬青树叶一样”旁逸斜出,而另一位抄写员的精致字体则像是用“仙女的打字机”敲出来的。法国贝里公爵在15世纪打造的《豪华时祷书》简直是一个镶满宝石的珠宝盒。
德哈梅尔所研究的书籍都不是机器印刷的。他以一种细腻的、触觉上的尊重来对待这些手工书籍里的“有机成分”。在去往诺曼底本笃会修道院的路上,他看到了一群昏昏欲睡的牛,便想到“它们的祖先为手稿提供了牛皮纸”;当他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翻阅小牛皮书页时,他注意到弯曲的边缘让人联想到动物颈部或腿部关节的形状。他推断,书写的墨水来自当地橡树上的瘿果(瘿蜂为了孵化幼虫在树干注入化学物质形成的树瘤)。布鲁日的一位抄写员使用的羽毛笔应该是天鹅在镇上的运河中游弋时“慷慨捐赠”的,他用比利时牡蛎的贝壳来保存颜料,它们粗糙的外壳表面能够防止晃动,避免颜料洒出。
德哈梅尔在15岁时得到了他的第一本古董书,刚一收到就用“黑色墨水写成的仿哥特体笔迹”在书上留下了他的签名。从那以后,他在收集古书的过程中还闹出了不少疏忽和小意外。他还记得在隆冬时节,因为航班改道,他把一件无价之宝装在购物袋里,一路穿过希思罗机场。还有一次,他从书商那里收购了一些废旧的羊皮卷,回家的路上,这些羊皮卷散落在他的车里。结果,这些碎片竟然是五世纪的古书手抄本,已经遗失多年,而他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几天后,他的妻子在才在副驾驶座椅下找到了这些羊皮卷。
德哈梅尔还透露,他的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祖先在变有钱之后,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了一个“德”字(de是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姓氏里的常用字,意为“来自”,最初多为享有封地的贵族世家使用),为了让自己的血统显得更“高贵”。德哈梅尔对此十分坦荡,甚至自嘲“假古董”,说自己就像他在苏富比拍卖行担任鉴定师的几十年中所揭露的那些赝品一样。这样的坦诚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比如,他说的是“遇见一份美丽的手稿”,而不是阅读它。而阅读德哈梅尔的书,就像是在他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编辑:唐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