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民众心声:送别女王,我们有幸见证

【欧洲时报记者余梁意、陈斯睿、贾茹、实习记者陈澍、周子涵、朱若溪图文报道】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辞世。之后的12天,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众用各种方式向女王表达哀思和敬意。9月19日,大批人潮涌向伦敦市中心的林荫道以及竖起6块巨幅大屏直播国葬的海德公园,最后一次向女王告别。这一天,尽管许多人依旧无法克制自己的泪水,但更多人说自己有幸见证历史,他们来这里庆祝女王的一生,更期待一个新的开始……

民众用伊丽莎白二世各时期的照片所拼成的肖像。

24岁的学生雷兹·阿曼·埃德丁(Razy Aman Eddine)来自黎巴嫩,现在布鲁塞尔读书。这次他专程来伦敦,排队排了7个小时,在女王葬礼前的最后一天进入到威斯敏斯特宫吊唁女王,明天就返程回布鲁塞尔。于他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很值得专程前来亲身体验,目睹这一对于英国以及世界的历史变革。女王在他心中是时代更迭的见证者,她在世这近百年间亲历了无数科技、政治、经济的进程。进入到威斯敏斯特宫后他百感交集,在失去女王的悲痛之上,他还被女王这一生壮烈的身世经历所感染,能够亲自吊唁是他的荣幸。

身戴勋章头顶红帽的老兵迈克尔·马歇尔(Michael Marshall)在等待的人群中格外突出,他告诉记者,帽子上的勋章代表着他曾在皇家宪兵队服役,辅佐于女王而非英国政府。他胸前的四枚勋章体现着他在1980年到1994年服兵役期间所做出的贡献。马歇尔并没有去威斯敏斯特宫吊唁女王,他决定不这样做,看到女王被皇家海军用炮车送行对他来说更加重要。从他孩童时起,女王便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童子军、初级领袖士兵、普通士兵一直到复员成为警察的各个人生阶段,他都对女王启过誓,为女王效劳,为国效劳,为人民效劳。女王的辞世对他的打击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一股难以描述的悲伤油然而生。然而,他认为人们不能仅仅沉浸在悲伤之中,更要感谢女王为人民所付出的一切。

老兵迈克尔·马歇尔佩戴勋章在女王灵柩游行经过处等候。

埃迪斯·马考蕾(Edith Macauley)曾在2003担任伦敦梅顿市市长。她的故乡是英联邦国家,2003年她有幸亲自在温莎城堡受女王接见。女王赠与马考蕾一枚胸章以表彰她在市长任内作出的工作。那一次见面,女王温柔的谈吐让马考蕾记忆犹新。当她在威敏宫内瞻仰灵柩的时候,只觉得在一个伟大形象的面前内心无比渺小。马考蕾很感谢女王70年如一日的付出,她希望新一代国王能继续发扬先王身上的特质。

埃迪斯·马考蕾曾于2003年在温莎城堡受女王接见。

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保罗·里斯泰(Paul Ristau)在几个月前就预定了这次伦敦之行,没想到女王不幸离世。里斯泰和同伴在上周五到达伦敦,他们本想去威斯敏斯特宫瞻仰女王,但了解到有那么多英国民众在排队等待,他们决定把机会留给这些英国人,让更多当地人能向女王表达敬意。但里斯泰和同伴在伦敦的许多地标看到了民众献给女王的鲜花以及对她的各种纪念,深受感动。里斯泰说,很荣幸作为历史见证观看了此次国葬,英国民众送别女王的方式很好、很得体。他认为女王信守承诺,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女王也是有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女性,她的善良和所行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现居布里斯托尔的丹尼尔·亚当斯(Daniel Adams)是一名军人。他说,自己在英国军队为女王陛下效力了22年,女王是这个国家的母亲,女王的离世对他们这些曾向他宣誓效忠的军人意义更不一样,他感到非常悲伤。但今天他观看了国葬,觉得这是对女王是一个很好的送别,海德公园的整体氛围也很好。今天他们的女儿也带了鲜花来表达对女王的敬意。

来自伦敦的史蒂文·巴恩斯(Steven Barnes)过往并不关注王室新闻,但女王去世时,他所感受到的悲伤超过了他的想象。他说,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女王就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还表示,国葬仪式非常“英国”,他很惊讶那么多人来到海德公园一起观看葬礼,但大家共同度过这个时刻的感受很好,大家都对女王表达了敬意。

同样来自伦敦的凯西·爱尔摩(Kathy Elmore)认为,女王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即使不一定喜欢君主制的人也尊敬、喜爱她。凯西也表示,女王离世后英联邦的规模可能会缩小,因为很多国家将寻求从英联邦中获得独立。

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丽塔·奥谢(Rita Awseye)和姐姐盛装来到海德公园观看国葬,并特地带了一面印有女王头像的旗帜。她说所有人都爱戴女王,这是百感交集的一天。奥谢告诉记者,自己排了12个小时的队后进入威斯敏斯特宫瞻仰女王灵柩,但她丝毫不介意排队时长,因为能够到那里表达敬意就是一种幸运,亲眼见到女王的灵柩的那天对她永远值得纪念。

丽塔·奥谢和姐姐盛装来到海德公园观看女王国葬。

来自利物浦的瑞秋·弗里曼(Rachel Freeman)和同伴坐9月19日一早7点的火车赶到伦敦观看国葬,和大家一起送女王最后一程。她说这个葬礼非常适合女王,从规模到各个环节都令人震撼。在海德公园里,她和大家一起数次起立、集体默哀。弗里曼说,今天的氛围伤感但也特别。女王的坚强、力量和智慧使她一直以来都代表着稳定和榜样。大家习惯了她的存在也希望她一直都在,但女王也是凡人,人们再不愿意还是要接受“这一天”的到来。弗里曼还说,伦敦今天人山人海,不仅有英国人,还有世界各国的人,美国的电视台也在转播这场葬礼,说明女王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