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9月9日贾言编译】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她的一生堪称“传奇”,与法国更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不仅渊源颇深,而且还曾多次直言对法国人民怀有深厚情感。
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伊丽莎白二世热爱法国吗?当然,这可以从她的“闲谈”中寻找到答案,她的表述也表现出非常具有“专业性”。1957年,在巴黎,面对勒内·科蒂(René Coty)总统,她盛赞道,“我们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而持久的感情,并在赢得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得以强化。”2004年,在爱丽舍宫,她向希拉克表示,自己被巴黎的优雅和魅力深深吸引。
十年后,女王对法国进行第五次国事访问。期间,她谈及自己在1948年“看到这个美丽的国家”所感受到的“快乐”,当时,女王将法国作为其第一次出国旅行目的地。在与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会面时,女王依然强调自己对法国人民的热爱。她同时指出,这种融合了友谊和竞争的独特关系将两国紧密底团结在一起。1972年,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放弃坚持戴高乐派不同意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主张。女王甚感满意,对其表示,“我们虽然分别行驶在道路上的两侧,但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着遥远的法国血统
事实上,白金汉宫重点突出女王与法国的情感联系是为了奉承法国的自豪感,并维持女王在法国获得真正尊重,这或许并不仅仅是出于外交目的。熟练掌握法语的英国女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征服了巴黎。法国邀请她去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参观游览,还请她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观看歌舞表演,她在那里现场倾听皮亚芙(Piaf)演唱名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女王家族祖上有着法国血统,其祖先亚历山大·德斯米尔(Alexandre Desmier)来自位于法国西部旧时普瓦特省(Poitou,如今覆盖Deux-Sèvres和Vendée两省)的一个新教派家庭,并于1608年在拉罗谢尔(La Rochelle)接受了洗礼。女王自年幼时就跟随她的家庭教师、子爵夫人玛丽·安托瓦内特·德·贝莱格(Marie-Antoinette de Bellaigue)学习法语。1939年,年仅13岁女王在法国总统阿尔伯特·勒布伦(Albert Lebrun)访问伦敦之际发表了她的首次法语演讲。据说,当她不想让别人听到谈话时,她就和姐姐玛格丽特(Margaret)说法语,这让菲利普亲王感到极为不爽。
路易十六赠送的塞夫勒瓷器
女王在位期间,每次有重要场合白金汉宫都会拿出路易十六赠送的绿松石色塞夫勒(Sèvres)瓷器接待贵客,法国塞夫勒瓷器生产商曾是白金汉宫的首批外国供应商。法国也是女王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不仅以官方身份,而且还有多次私人旅行,有时还会去种马场购买纯种马,这是她的一大爱好。
女王逝世消息传出后,法国总统称其为“一位伟大的法国朋友”,爱丽舍宫也降半旗悼念女王。
(编辑:刘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