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9月6日文耕编译】9月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式宣布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开幕。今年的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汽车新秀成为瞩目的焦点。朔尔茨不认为中国会构成威胁,并宣布将出台措施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中国车企正在向德国和欧洲推进
综合德新社、路透社报道,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零跑......今年,慕尼黑车展约40%的参展商来自中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参展国。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德国还主要为业内人士和车迷所熟悉,但这些新来者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比亚迪希望很快在德国销售其汽车。今年,该公司不仅夺走了大众稳坐了几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霸主地位,还在全球整体销量上将美国电动汽车先驱特斯拉抛在了身后。
大众合作伙伴小鹏汽车也希望于2024年进军德国、法国和英国市场。到目前为止,该品牌主要在北欧国家活跃。小鹏汽车德国负责人施里克(Markus Schrick)宣布,他将与老牌经销商合作。相较之下,许多其他中国制造商主要专注于在线销售。
蔚来汽车已经在德国登陆,现在计划更进一步。“我们在欧洲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该品牌欧洲区总裁张辉说。“但如果我们销售达到约10万辆,欧洲的工厂就可以盈利。”报道称,这家中国制造商首先通过独一无二的优惠赢得了德国买家的青睐:蔚来的车主无需自己充电,而是可以在换电站几分钟内自动更换电池。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希望今年在全球销售近20万辆电动汽车。
德国老牌汽车制造商不甘示弱
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德国汽车制造商也不甘示弱。宝马为其即将推出的完全重新设计的“New Class”车型推出了概念车,它也旨在确保宝马在电动驱动领域的地位。梅赛德斯将其续航里程为750公里新款CLA描述为“1升汽车”,以说明每100公里消耗低于12千瓦时的经济性。大众承诺推出一款基本价格低于25000欧元的高性价比电动车。
大众首席执行官布鲁姆(Oliver Blume)尚未将中国品牌视为威胁。“我们拥有车辆专业知识,我们拥有质量水平。我们有品牌传承。新来者没有这些。”他承认需要在成本方面下功夫,但预测中国新来者与老牌供应商的价格差异不会那么大。“中国人将无法在欧洲提供与中国相同的成本水平。”他说。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则警告,德国可能会失去作为汽车制造基地的区位优势,原因是能源价格太贵,税收太高,官僚主义过多且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原材料保障。他呼吁改善国际框架条件,以便出口强劲的电动汽车行业未来能够继续在德国生产并提供就业机会。
朔尔茨宣布快速扩建充电桩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车展上承诺为德国车企发展电动车提供更多支持。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我们将成为欧洲第一个出台法律的国家,该法律将要求几乎所有加油站的运营商为电动汽车提供至少150千瓦的快速充电选项。”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将在秋季制定一项计划,推动安装与太阳能发电和存储设施相结合的私人充电桩。据朔尔茨称,到2030年应安装100万个私人充电桩。目前,德国有9万个公共充电站和70万个私人充电桩。
据报道,德国最大的充电网络运营商EnBW目前正在将对其充电网络的投资增加一倍。预计到2030年,德国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将超过1000万辆。EnBW表示:“我们正在投资未来。”
朔尔茨还驳斥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竞争的担忧。“德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几乎每两辆汽车和中国几乎每五辆汽车都来自德国制造商,这并非巧合。
尽管如此,他还是呼吁汽车制造商提供更便宜的汽车。“每100公里汽油的成本几乎是电费的三倍。普通电动汽车通常只需五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他说。不过,这个时间必须进一步缩短。
(编辑:李祎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