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德国
【记者观察】德国选情:从两党组合到三色联盟

联邦德国自1949年建国后,除了在1960年9月至1961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由联盟党(CDU/CSU)单独执政外,其余所有时间,都是由两党组成联合政府。本届大选出现全所未有的胶着状态,最终结果尚难预料,但有一点却已可以肯定,那就是,德国将结束两党组合的历史,开始三党联合政府的新纪元。

根据包括选举研究所在内的德国4家民调机构分别于9月2日和3日发布的调查结果,社民党(SPD)的支持率在4家调查中均为25%,领先优势有所扩大,联盟党支持率20%至22%,位于第二,第三的绿党(Grüne)支持率在15%至19%之间,自民党(FDP)11%至13%,德国选择党(AfD)11%至12%,左翼党(Die Linke)6%至8%。

两个最大党派的得票相加不到半数,组成两党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德国每一个党派都由自己认定的颜色为代表,其中联盟党为黑色、社民党红色、绿党顾名思义为绿色、自民党黄色、左翼党深红色、德国选择党灰色。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被所有政党排除出盟友行列,联盟党和自民党则坚持不与左翼党结盟,这样,议席能够超过半数、组成多数政府的可能性,有5种三色组合,即跟交通信号灯颜色一致的红黄绿“交通灯联盟”、偏左的“红红绿联盟”、跟牙买加国旗颜色一致的黑黄绿“牙买加联盟”、跟德国国旗颜色一致的黑红黄“德国联盟”、与肯尼亚国旗颜色一致的黑红绿“肯尼亚联盟”。

社民党曾声明不再与联盟党结成“大联合”,对此社民党至今没有改口。所以,所谓“德国联盟”和“肯尼亚联盟”,只有在其他组合失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作为前民主德国共产党继承人的左翼党始终不受待见,但鉴于该党在东部的实力,社民党和绿党没有再继续明确排除结成“红红绿”左派联盟的可能。当然,保留这种可能,也可以看成是组阁谈判时压制自民党的一张王牌。

从目前民调看,最可能出现的执政组合,应该是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中左联盟“交通灯联盟”。如果自民党“漫天要价”不肯让步,社民党还有机会尝试“红红绿联盟”。如果联盟党取得组阁权,要达成“牙买加”,则需要三党有很大的耐心和诚意,避免重蹈覆辙。

毫无疑问,今秋的德国政坛,将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缤纷世界。不论何种色彩成为主色调,从双色组合到三色联盟,组阁谈判将变得更加艰难。

虽然时过境迁,各种各样的三色联合政府早已取代两党联盟,成为德国各州和乡镇政府的主要形式,政策协调能力已经得到多年磨练,但地方政策多受区域性限制,而联邦政策更为关注全局和国际关系,可比性并不强。相同的色彩组合,是否能在联邦层面翻版,并非板上钉钉。至少,失败的教训犹在眼前。4年前,联盟党曾尝试组成“牙买加”,却因自民党不肯迁就绿党政策,最后不欢而散。组阁谈判耗时半年,创下历史记录。作为“二手”选择,社民党显示“高姿态”,为“救场”放弃原有立场,“屈就”联盟党重组“大联合”,才避免了默克尔政府“流产”。

战后德国政坛,联盟党和社民党势均力敌轮流坐庄,自民党犹如天平的砝码居中平衡,格局十分稳定。到后来一大一小不够半数,不得不两大党联手组成“大联合”,政坛平衡被打破。现在变成了三党联盟,基础力量越来越弱,色彩组合越来越复杂,执政变得越来越难。遗憾的是,这也是欧洲各国的政局现状。传统大党渐渐失去政策的标志性和身份的代表性,让其追随者失去认同和归属感,其表现,或者拒绝投票以表达对政治的“漠然”,或者干脆把选票投给右翼民粹政党以“泄愤”,让投票增加了很多随意性,给政局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让民粹主义有了更加肥沃的滋生和蔓延的土壤,政党利益、国家利益至上,能够以欧洲大局为重、有影响力的政党和政治家越来越少。

从两党组合到三色联盟,也说明政治和社会的“碎片化”发展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剧。联邦议院从最初的3党分享,变成了现在的6党争抢议席,尤其是右翼民粹在这一民主的殿堂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成为最大反对党,使正统左右掣肘投鼠忌器,政策顾此失彼难以周全。德国本届大选有47个政党宣布参加选举,其中40个提出了候选人名单,数量之多创历史之最,同样是“碎片化”的表现之一。虽然多党是议会民主制度的基础,但各种思潮的涌现,让民主不得不付出更大成本,中坚力量的缺失,让思想的统一和政策的形成过程越来越长,而最后的折衷往往只是党派意志的贯彻,而不是全民利益的体现。

德国选举设置了5%的“门槛”,只有得票超过5%的政党,才有资格进入联邦议院,成为民意的代表。设置这一“门槛”,正是出于历史教训,避免政治“碎片化”,因政党过多导致政策无法形成,民主流于形式,政府名存实亡。

两党组合演变为三色联盟,政局由此增加的不确定性,值得担忧。

欧洲时报记者胡旭东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