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4月2日文耕编译】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带棺下葬规定从4月1日起废除。这意味着,巴伐利亚州的将被允许在没有棺材的情况下埋葬死者。2019年,州议会决定放宽丧葬规定。直到现在,新条例才生效。
德国复杂的丧葬法规
德国巴伐利亚州新闻网报道,从4月1日起,巴伐利亚州的带棺下葬规定被废除。应要求,巴伐利亚州卫生部长霍莱切克(Klaus Holetschek)向社民党议会党团一体化政策发言人塔斯德伦(Arif Tasdelen)证实了这一点。塔斯德伦对此表示满意。“近年来,我们不得不在厚重的棺材板上打孔,现在终于改变了,之后能够根据他们的传统和宗教举行葬礼。”
其实,德国的丧葬法极为复杂。首先,这是联邦州事务。如果一个联邦州决定支持无棺材埋葬,则还须要各个市政当局作出决定,是否相应地调整其墓地法规。目前德国13个联邦州已经允许无棺材下葬。除巴伐利亚以外,德国萨克森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仍不允许无棺材下葬。
图为德国法兰克福公墓外的墙上摆放着一束鲜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事实上,社民党党团早在2009年就将这一议题提上日程,但巴伐利亚州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拒绝改革本州的丧葬条例。经过十多年的讨论和游说,州议会出于宗教和意识形态原因,终于在2019年决定放宽棺材下葬义务,但更新后的丧葬条例迟迟未能生效。殡仪馆工作人员居勒(Salih Güler)表示,在与失去亲人的家庭沟通时,他通常必须反复解释巴伐利亚州的丧葬条例,并恳请理解。“这种信息的传递有时是非常困难的。人们会认为,德国的一切都是一体的。所以,当你听说,德国其他城市允许无棺材下葬,那巴伐利亚州为什么不行呢?”
不需迁去国外土葬,每个都能如愿被埋葬
根据教传统,死者去世后会被裹上白布,不用棺材直接下葬。但是由于此前巴伐利亚禁止无棺下葬,死者经常只能被转移至国外进行安葬。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情感上的困局。
居勒的殡仪馆紧邻慕尼黑新南部公墓,但是,他将60%的死者都转移到了国外进行安葬,在那里允许无棺下葬。“土葬对于教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教义,尸体应该尽快回归泥土。我们来自泥土,最后回归泥土,并将在审判日复命归真。同样重要的是,尸体要迅速进入腐烂分解过程。而棺材,则是延误整个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民族社区“慕尼黑论坛”的伊玛目梅希奇(Belmin Mehic)表示,“在传统中,人们还相信,死者会受益于亲属在坟墓旁的祭奠和祈祷。但是,如果很少或几乎不能去坟前看望,亲属们会感到内疚。而且,出于某些外部组织等原因,亲属无法参加葬礼也可能发生,这些都是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这会导致心理和经济负担。”
“我希望每个都能葬在他们想要被埋葬的地方,”梅希奇说,巴伐利亚的尤其希望能够取消棺材下葬义务。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没有棺材的葬礼仍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宗教仪式。
放宽丧葬规定是接纳和融合的标志
事实上,无棺材下葬早就应该不是个问题。这不仅是出于宗教原因,也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因为这只关乎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如何被埋葬?
早在巴伐利亚州政府作出决定之前,个别墓地管理部门就已经对无棺材葬礼表现出包容态度。例如,早在1959年,慕尼黑的森林公墓就建立了第一个墓地,在这里,虽然也必须用棺木埋葬死者,但所有坟墓都面向麦加建造,即最重要的朝圣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而且,慕尼黑市15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无棺材葬礼。
现在巴伐利亚的公墓有越来越多的墓地。奥托布伦、彭茨贝格和慕尼黑的情况也是如此。正如一位墓地管理部门负责人证实的那样,公墓也对无棺材下葬仪式持开放态度。
根据伊玛目梅希奇的说法,的葬礼是否应当使用棺材,学者们也有不同看法。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如愿被埋葬,那就太好了。“对于一些来说,德国不是第二故乡,而是他们唯一的家园。他们别无选择。因此,他们不能也不想被埋葬在其他地方。”
塔斯德伦说:“每个人都有权获得有尊严的安息,应该能够自己决定如何被埋葬。”他认为,放宽棺材下葬规定也体现了对在巴伐利亚生活了好几代、有移民背景的人的重视。
(编辑:李译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