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东欧
每科考5小时?奥地利高考进行时!和中国比谁才是内卷之王?

奥地利高考开锣

五月是奥地利的高考时间,名叫Matura,今年共计有46000名考生在737个考点参加。和许多人以为的西方的这类考试就是极其轻松的不一样,实际上也是很受社会重视,很让人紧张。虽然说,欧美不像东亚极其重视功名,但是有个好的高考成绩上个好的大学和专业,日后谋个好的差事还是要的,毕竟谁不想要更好的生活和好的前程。只是如果考试不利或者读书的确不太在行,在家庭和社会所受到的压力,以及未来生计上,不会如东亚那样受到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奥地利和德国一样,中学分类很多,但是具体也可以按照中国的高中形式分成两类,即AHS,类似于中国的普通高中,和BHS,类似于中国的职业高中。从高中毕业也和我们一样,需要通过他们的高考(matura)才能申请。当然如果没有参加,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申请预科,学习一年,学习德语、英语、数学、历史等,通过考试后也能申请进入大学。

中国高考,每代年轻人的噩梦

中国的高考众所周知,在1977年重新开放高考后,这45年来,一直就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一形式没有变。985,211,非重点本科,专科,按省籍来源地划分不同分数线,也按分数高低报考学校。当然分数越高的大学和专业自然理论上就越好,一旦临场发挥失手,那就如坠入地狱,要么接受命运去非理想的大学,要么再来一次,复读!虽然为了防范此事,许多省份在之前已经禁止高三复读,但是防不胜防,后来又逐渐取消。

天下人都怕数学

奥地利的Matura近年来通过率一直在80%左右,而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是数学,挂的人最多。当然Matura看上去通过率高但是和我们理解都不一样,因为这玩意的第一目的还不是用于申请大学,而是取得高中毕业证。但是奥地利高考后,如果是想读热门的学科,还要去考Aufnahmeprüfung,即大学入学考试。而中国的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意思就是统一考,高中毕业和大学入学两个考试结合在一起,毕竟中国人多地广,这样可以节省资源和集中力量。奥地利的Matura是全国统一的,但大学的入学考试是大学各自组织的,而且一般是法律、企业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等这样的热门学科,所以这些学科都会有入门考试。但非热门学科就不用了,Matura成绩可以直接用于申请。

欧美高校毕业不易

而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大学难进好出,奥地利大学好进难出的原因。毕竟在大多数中国大学,只要你智力正常不是太懒,一般混毕业还是可以。而奥地利为代表的欧美大学就不是了,老师可不会给你画重点,还要靠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很多人学着就转向其它学科了,如汉学系,汉语实在太难,到了第二三学期,人就跑了许多,有的不读了,有的去别的系了,延期一两学期毕业的已经算很厉害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欧洲大陆大学的本科一般是三年,中国是四年,有一年还是找实习去了,可能实际时间上还是中国的快毕业呢。

此外中国高考一般是三门主科加三门选科,从前大多数语数外(大部分为英语,但有法语、德语、西语、俄语、日语等少数的专门高中)加文理分科。理科生考物理、生物、化学,文科生考历史、地理、政治,看喜好和偏向。记得从前,国家和地方都是鼓励大学考理科的,一来理科才能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二来的确好就业。于是在大学录取时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文科的大部分专业理科可以报考,理科的专业文科则基本不可以报考,于是在分数线上会松些,以此消减大家的对理科选择的恐惧,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理科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比较难学。当然现在许多省比如广东,可以三主科加选三个自己喜欢的学科,比如地理历史加生物组合,不拘泥于文理。

奥地利高考选科如何

奥地利的高考则是德语和数学必考,此外还要选一门常用外语,对的,英语在奥地利不是强制学科,但是英语对于母语为德语的人来说不难,而且最实用和常用,毕竟同属西日耳曼语系,对于奥地利人来说,学英语类似于广东人学普通话,怎么差也还是撑得住台面的。此外还可以选西语、法语等作二外学习。一般来说分为毕业文章、笔试和口试三个部分,可以自主选择三个笔试三个口试或四个笔试两个口试。一般在高二时,奥地利学生就要选自己喜欢的学科,跟中国差不多,在高二就要文理分科或者选科。当然考完了、考过了,奥地利学生们也会很高兴,各种庆祝,相比保守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欧美学生庆祝时可能会玩得很开,嗯,美国派看过吗,咳咳。

一科五小时,屁股都烂了

此外奥地利的高考比中国高考可怕的是笔试单科就要五个小时,想想我们高考的时候是语文和综合科2个半小时,外语和数学两小时,现在改文理分科为六选三后,文理单科也就一小时十五分钟。毕竟人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还要集中精力,对脑力和体力消耗极大,想起古代科举,呆在号房里考三天,古人耐力确实了得。至于口试,半小时,但面前是几个老师盯着你,不过主考是你的主科老师,看见熟人心里会好点。这让许多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小伙伴想起了APS,这是去往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留学的学生的噩梦,难度比各种德语考试可怕,毕竟这玩意是需要直面考官,而且和Matura不一样,可是你不认识的人,而且是外国人,好多小伙伴在此之前少有与外国人长时间交谈的经历。而且大多中国人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基本是心里紧张和害怕的,何况是决定自己人生去向的考试,而且也是半小时,心理素质和口才好的机会也就越大。而且APS证书在上述国家间是不能通用的,而比利时的德法荷语区之间的也不能通用,就比利时德语区那点地方,是没大学的,考了等于白考。

为了高考,许多家长会自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筹谋准备,而在奥地利,也有类似,但没有中国和东亚那么夸张。之前传言的欧美中小学很简单,上大学才难学的说法其实不太对,德国和奥地利的AHS,特别是文理高中(Gymnasium),数学学个微积分,这已经和中国的理科数学差不多了。所以这导致了奥地利的高考特别数学的难度真的飞天,中国学生来了读奥地利高中,也不是就一定在数学上大杀四方。

东亚补习文化,是内卷的表现

在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了高考的最后一搏,家长也是拼了,于是系统性的补习系统出现,因为日韩台等不像中国的中学,妈呀,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十点都在学校学习,平时是差不多就可以下课,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从早学到晚,但是他们有补习社。学生被各种赶进补习社,当然主要是数学和外语,数学真是人类的通行老大难。外语就是因为中日韩语言和欧洲语言差异太大,东亚语言以读写为上,但欧洲语言以听说为上,加上文字和语法的巨大差别,嗯,完蛋。如果你学过德语或者法语,你就知道英语其实算简单的欧洲语言了,其次是西班牙语。当然,很多德国和奥地利用心的家长或者本身努力的学生也是会找补习的,补习的科目也当然多是数学。只是德奥中学可以中午后就已经下课,下午去补习,晚上还是可以休息下。如果说中国是早七晚十在学校,日韩等就是下午下课,去补习社学到晚上。

学完跑路,人才流失

此外德国的高考叫Abitur,和奥地利的高考大致差不多。德国和奥地利是有《文凭互认协议》的,理论上德国和奥地利的学生都是可以去对方的大学无障碍上学,在巴伐利亚甚至可以直接考奥地利的Matura。嗯,让人想起巴伐利亚在传统上更靠近奥地利的历史,毕竟文化和方言上更接近嘛。当然如果奥地利人去读非热门专业基本和申请奥地利本地学校差不多,但是遇到非热门的,除了入学考试,可能德国本地人会被优先考虑。毕竟这几年欧盟各国的文凭互认,导致了一些热门的教育强国的大学资源更比从前紧缺,让本地师生不满。

这个问题在德国或奥地利都相互存在。当然许多热门学科的毕业生毕业后都离开奥地利,这和近年的德国平均和许多职业薪资已经超过奥地利,而物价和生活成本方面比奥地利低不少,造成许多在奥地利工作多年的德国人跑回德国(这一年多时间里从23万下降为21万),很多奥地利人也转去德国,而随着食品和水电暖至今没像德法西等国那样设下上涨界限,奥地利通胀已经是欧盟前几,这样让奥地利人坚定跑其它西欧国家的决心,或许奥地利人也直接送他们孩子去德国考Abitur,直接在德国升学就业。

总体上来说,虽然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都很重视他们的高考,也出现由于入读某些专业必须有更高分数而不断复读和考试的,比如医学系。但是相比东亚人的疯狂,比如衡水中学,比如韩国的世界上几乎最高的中学生自杀率,再比如香港的高考(会考),由于香港的大学不像大陆,没有经历1990年代的大规模扩招,位置就这么多,结果每年上大学的考试也不过是四成,所以香港人有的还会投考警察、消防,这些都是高中毕业生(中五,无需到中六)就可以考取的前程不错的选择,而且可以以此扣减学分转入大学,出来再回警队,当个带星的督察。那德国和奥地利由于选择更多,社会压力更小,所以相对来说就算失利了也还有许多更广泛的选择,而不会说如果明日你不能龙穿凤(鲤鱼跃龙门)那就等着裤穿窿(一辈子穷困,裤子都是洞),这样东亚年轻人的自杀率当然就高了。

东亚的教育制度压抑了个性,导致只学不思

这几年中国搞了素质教育的试验,但是似乎并不成功,毕竟社会文化相近的日韩都难以以素质教育为主,经济和社会福利保障更一般的中国更是难,在乡村、中西部贫困地区是无法做到的。何况一旦如此,来自大城市、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财富和资源上的优势,更容易获胜,这样就又会出现魏晋南北朝的世族豪门把持知识和管理两大通道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中下层和贫困地区的人没有出头的日子,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所以东亚很卷,但是毕竟是无可奈何。所以虽然小镇做题家们只会读书,而不是学以致用,但至少给了他们出头的机会。但是衡水中学之类的高压力模式确实是可怕的,一个民族不能成为一部机器,否则只会读书不能思考。不过也可以解释为何多年来中国产品复制水平极高,但是创新能力很差。

而人类在孩童时代过早形成过度竞争,会出现等级心态的过早产生,毕竟强者为王,这样弱者要么就算放弃成为混混,要么就因为压力和自卑难以抬头。东亚的儒家文化带来了高低贵贱心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东西,那就是这个人群,特别是其中的男性,不够阳光外向,容易害羞甚至猥琐,比如,嗯,日本人。韩国人反而由于需要全民男性兵役,还有些勇猛之气。大家或许知道,加上韩流的东风,这七八年来韩国男性越来越受欧美白人女性的欢迎,异国风情但不失阳刚之气,中国男性也不少乘了此东风。但是大体上缺乏阳刚之气,而日本人这个问题更严重,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诸如高考等教育制度问题是由于社会体系和文化长期所影响,而这些东西同样反向加强了文化上内卷基因,不断循环,打破需要能力、机遇、魄力和时势,否则王莽与王安石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