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时经济茶座
史上首次跌入负值 油价大幅波动会持续多久?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宾报道】202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史上第一次,这回又多了一个“负油价”——美国WTI原油5月期货价格最低时跌至每桶负37.63美元,这是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开设轻质原油期货交易以来首次出现“负油价”。虽然因沙特阿拉伯承诺将在6月加大减产力度,投资者对供需平衡的乐观情绪上升,国际油价5月中旬显著上涨,但无论是从市场供需还是交易机制来看,这场油价震荡更像是一场“事先声明”的金融大动荡。

为何跌入负值?未来走势如何?对全球将产生什么影响?本期欧时经济茶座将解答这一系列与油价震荡紧密相关的问题。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王有鑫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李海涛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管清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

美国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 陈凯丰

4月底,由于全球燃料需求暴跌,载有约2000万桶原油的30余艘油轮停泊在美国加州海岸,成为“临时储油库”。(图片来源:中新社)

“负油价”的幕后黑手:供需失调和过度投机

美国WTI原油5月期货暴跌进入“负油价”,是源于交易机制和供需失调。

一方面,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下称“芝商所”)允许“负油价”的产生。芝商所此前发布测试公告称,如果出现零或者负价格,其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统将继续正常运行。

换言之,其已把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的情况做过测试,“负油价”在其交易机制层面就可以“放行”。

另一方面,供需失调导致利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WTI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是短期的市场价格失真现象,虽不会一直为负,但折射了原油市场供需格局变化的深刻背景。从需求角度看,年内受疫情蔓延和全球普遍的隔离措施影响,原油需求大幅萎缩。

与此同时,沙特、俄罗斯等原油生产大国在减产问题上未达成协议,原油生产增加,储存能力逐渐达到上限,供需的失衡致使原油价格不断走低。

“价格边界屡遭刷新,过度投机放大真实供求缺口。”对于“负油价”的出现,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如是评价。

他表示,WTI原油5月合约结算价从18.27暴跌至负37.63美元的历史最低点,也创造了此前未曾出现的负油价记录。

从基本面看,供需失衡无疑是年内原油价格下降约70%的主因。在疫情压制需求、价格战增加供给的双重打击下,全球原油库存压力空前。

其他的大宗市场也面临相似或相反的窘境:疫情之下的封锁和隔离措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消费动态,欧洲多国3月以来频繁出现负电价现象;而在金矿停摆、运输受限的环境中,充斥着避险需求的黄金市场现货紧张,期货与现货价差创下近40年来的新高。

除去基本面因素,缺乏存储空间和实物交割能力的大量投机头寸涌入放大了供求缺口,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极短期内的巨震。

4月28日,全球最大的石油ETF美国石油基金(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出售全部WTI原油6月合约,导致该合约价格创下近30%的振幅,7、8月合约价格也在抛压下走低,市场再度出现对于负油价的恐慌情绪。

程实称,移仓远期固然能缓释当前的价格下跌压力,但扭曲的市场已对实体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向反馈,比如对能源企业敞口较大的高收益债市场面临尾部风险。

减产只是暂时行为 不见得100%执行

6月会继续出现负价格吗?“很难说,要看美国的Cushing(库欣)库容,WTI持有到期的合约都在Cushing实物交割。”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指出,当前美国库容的紧张程度,在整个美国需求极度偏弱情况下,可能会持续胀库,库存向下的拐点是一个重要信号。

此外,达成的减产协议并不见得能100%执行。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直言:“6月份仍可能出现负油价,永远别担心投资者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一方面,6月份整个供需面、储运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且不说现在对于复工本身有很大的争议,即便北美出现复工,这对消费的改善是很小的,增量是很小的。相对于已经出现满库、憋库的情况,对库欣这个地方储备能力的担忧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原油在金融市场永远不需要担心“韭菜“不会再重新犯同样的错误,不只是中国的投资者,也可能是中欧的投资者。在这方面,即便是专业的投资者,赚钱的概率也不是特别大。“6月份,供给需求边际上的变化是很小的,很可能再度出现‘负油价’的情况。”管清友说。

美国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则指出,目前6月期货价格还维持在20美元以上,未来是否也会跌至负数,取决于后市供需关系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包括疫情下复工的情况。虽然特朗普在盘后表示,将购买7500万桶原油用于战略储备,但战略储备容量有限,难以实际上弥补需求端的空缺。

陈凯丰表示,原油价格后市主要还是看供需关系变化。从供给端来说,原油的产能过剩是个结构性问题。原油这几年产量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产量飞速上涨。

过去10年,美国已从原油进口国彻底变成原油出口国。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创新,美国的原油产量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现在预期在今后10年内,美国的原油产量将会超过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原油生产国:沙特和俄罗斯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和俄罗斯需要争夺剩下的原油市场。

目前,美国政府将2020年石油产量预测小幅下调7万桶/日。

从需求端来看,新冠疫情导致航空业的能源需求断崖式下降。同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开始要求职员在家上班,导致居民开车里程数大幅下降。

陈凯丰称,因此,日常加油站汽油和柴油的需求也大幅降低。下一步,即使各国开始逐步复工,很有可能很多公司会继续鼓励员工们在家上班。复工后相对而言,对于能源的需求可能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克里斯蒂安·马莱克则对路透社表示,他预计在特朗普施压和沙特国内的财政压力下,沙特将进一步加大减产力度,可能再减产100万至150万桶/日。

不过马莱克也称,沙特新一轮减产“只是暂时性的,目的是帮助缓解未来几个月的需求冲击”。

山西省太原市,加油站工作人员给车辆加油。(图片来源:中新社)

油价困局或打击全球资本市场 进而影响中国

“负油价”的出现一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这是否会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如果“负油价”只是短期现象,目前看由此引发金融危机的概率不大。但他也强调,疫情持续的时间如果加长,有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的时间拉长,程度加深,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的救助只能做流动性的支持,不能解决基本面的问题,如果这些企业不盈利,投资级别降低,就意味着很多机构投资者必须斩仓,出现集中抛售的压力。

“将来经济如果长期不景气的话,企业的债务违约会大幅度上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会下降。现在看美股的估值,虽然经过前期调整后更加合理,但考虑到企业盈利下降的因素,估值水平仍然是偏高的。”管涛说。

他表示,对于中国来讲,由于中国是石油能源消费的大国,主要依靠进口,油价偏低的话,对中国的油企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中下游的用油行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好处。

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会持续多久?在管涛看来,如果疫情像国际货币组织预测的基准情形,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可能油价会上涨,在三季度可能会有反弹。但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有可能酿成比较深度的世界经济大衰退,油价至少短期内不会反弹,因为持续的时间长,大量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甚至破产倒闭,调整时间就会长一些。

王有鑫表示,原油价格下跌对不同国家影响各异,总体看,对沙特、俄罗斯等OPEC+原油出口国不利,出口收入锐减,财政压力增加,降低了应对经济下行的能力。

特别是对美国来说,此次打击更为严峻,从实体角度来看,严重冲击了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据报道,页岩油企业的盈亏平衡线约为每桶40美元左右,原油价格持续走跌将使美国页岩油企业大幅亏损,直至停产或破产。如果存储设施被储满原油,50%的油气服务企业将破产。

从金融角度看,美国油气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将大幅上升,如果油价持续低于每桶30美元,美国超过40%的油气企业将面临债务违约。特别是长期的低油价将损害美元地位,石油美元模式将受到冲击,产油国为了应对国内支出压力,将大幅抛售美元资产,美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下降。

但王有鑫也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对类似中国的原油进口国来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总体是利好的。虽然部分油气企业也将受到冲击,但对于将石油作为原材料投入的其他众多行业来说,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将大幅下跌,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行业的冲击,有利于经济复苏。

“油价困局可能会打击全球资本市场,进而影响中国。”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首先是石油美元的撤资。石油出口国的财政收入可能因油价下跌而出现很大压力,促使其全球抛售资产,回流石油美元,进而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市场形成压力。

IMF数据显示,石油出口国外储在2018年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这一规模还不包括其主权基金在海外的投资。上述资金回流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流动性压力。

其次,爆仓可能会带来风险资产的连锁反应。部分金融机构会面临流动性问题和引起交易对手风险。同时,还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油价暴跌使得风险偏好下降,从而连带抛售各种风险资产。

(编辑:秋狸)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